中国在唐朝末年最先发明了火药,宋朝最早制造出管形射击武器,直至14世纪末期即明朝建立之初在火器方面还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元代贬斥知识分子和摧残文化之后,明初文化界多少有些复兴气象,却又受到朱元璋、朱棣所建立的绝对君权和落后的单一农业结构的思维压制,僵化的理学禁锢着思想,科技创新只限于少数工匠之中,冶金等众多技艺水平及其产量还不如宋代。此时的西方却在文艺复兴后出现了科学发展,并兴起了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火器水平也超过中国。15世纪可谓东西方文明发展的一个转折点。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接着葡萄牙人填补了明朝郑和远航后主动放弃的海洋空间,就此开始了西方对东方的征服。
明朝建立之初,已拥有铜火炮、火枪、燃烧爆炸罐一类的热兵器。在对付北方游牧民族时,装填缓慢且射程近的火器不适宜对付骑兵,明军仍主要依靠刀矛等冷兵器,火器的发展在百年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522年,驶到东方的葡萄牙舰只在今日香港屯门附近海面进行了中西方的第一次海战,参战明军在火器上已明显居于劣势,只是对手因人少和补给困难而退去。
葡萄牙船和荷兰船接着远航至日本长崎,历来长于对外学习的倭人立即购买了火枪、火炮,随后大力仿造,16世纪的日本内战中便出现了号称10万之众的火枪队,倭寇对华进犯时也拥有了火器优势。1548年明军在抗倭时缴获了日本的“铁炮”(日语“枪”之意),戚继光等将领认为应学习仿制,不久便制造出单兵射击可用的“鸟铳”,其具备了近代步枪的早期特点,性能同西方和日本的装备已相差不多。1592年至1598年明军进行的“抗日援朝”战争以驱逐日军获胜,后来南明的郑成功收复台湾时能击败当年世界上最强的荷兰海军,除依靠数量优势外,也是因武器还基本处于同一代水平。
不过此时的中国武器制造业因缺乏科学思想指导,对外来兵器的先进性还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只是出于战场需求的感性认识去购买或仿造。明朝的“海禁”政策并不严,曾大量购买“佛郎机铳”这种16世纪欧洲最流行的轻型火炮,后来又购买重达几吨的荷兰产的“红夷”大炮(后又称“红衣大炮”)。葡萄牙针对这一需求,在澳门一度建立了远东最著名的铸炮基地,明朝最多时一次就购买了80多门大炮。1626年明军将领袁崇焕在抗击后金军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时,主要就依靠11门红衣大炮将对方击退,努尔哈赤也为炮火所伤,遭遇了其起兵后最大一次败绩。
编辑:administrators
所载文章如有错误和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信息纠错:QQ:162554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