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暑期,人们对于鲜果、蔬菜、海产等生鲜食品的需求趋于旺盛。据了解,作为零售业升级的最新业态,近年来以专门经营优质生鲜产品为主打特色的生鲜超市不断增多。然而,由于在定位、选址、货源、配送、价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生鲜超市的生意可谓“冰火两重天”。专家指出,生鲜超市本质上服务于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因此,生鲜超市只有做到“定位准确、供给精准”,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
街头巷尾悄然兴起
如今,在中国不少城市的街头巷尾,主打高端优质生鲜产品的超市门店逐渐增多。这些生鲜超市,有的经营各类精品水果,有的主打生猛海鲜,还有的聚焦有机蔬菜,而精美的店面装修、详细的产品信息,轻松的购物环境则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记者在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一家主营水果的生鲜超市看到,西瓜、火龙果、葡萄、樱桃、荔枝等水果不仅包装精美,还享受着“灯光”“冷气”“保鲜膜”“防震网”等多种“优厚待遇”。在这类店面风格清新时尚的生鲜超市中,水果产品的价格也高于周边水果摊贩。以蓝莓为例,生鲜超市的价格普遍在每盒15元左右,而类似产品在综合型超市及传统水果零售摊上的售价则为8—10元不等。
面对同一区域内与其它零售主体价格上的差异,有生鲜超市从业者表示,虽然生鲜产品零售从业者数量多,但生鲜超市有着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店面的选址与风格会综合考虑社区所在的地段、入住率和消费水平等因素。
“一方面,我们在品质、服务和价格方面定位为中高档,有着细分下的目标消费群体,做的不仅仅是水果销售这个前端,而是整个水果产业链,因此不会采取价格战等竞争手段。另一方面,如果按每个三口之家每天消费30元来看,也是不小的需求量,可以说目前市场这块蛋糕分不完。”百果园重庆区总经理宋利刚在分析当地市场形势时说。
经营状况好坏不一
不过,相比于在重庆主城区连锁店数量已经达100多家的百果园生鲜超市,一些个人自营的“单体店”却面临着不少困扰。
例如,杨先生2015年在沈阳市开了一家个体生鲜超市。由于该店附近没有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刚开业时生意十分火爆。然而,随着一家大型连锁生鲜超市在其附近开业,杨先生的生鲜超市客流开始明显流失,店面经营出现了困难。“进货量太大,水果蔬菜容易变质腐烂,进货量少又满足不了顾客需求。如果做‘农超对接’,起码门店要在20家以上并且要固定进货。所以我们只能去果蔬批发市场进货,进价自然也就高了。”杨先生说。
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杨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生鲜超市这种业态便开始在中国一些地方出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对于农产品消费需求日益个性化、高级化,从而促使生鲜超市这一新型零售模式不断发展壮大。
“大型连锁生鲜超市与单体生鲜超市之所以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关键在于二者资金实力与运营模式的差别。例如,大型连锁生鲜超市不仅在生鲜产品采购、直销方面具有较强资金与成本优势,而且通常还拥有完备的冷链物流配套体系,而单体生鲜超市则大多由传统摊贩转型而来,虽然地理位置优势较为明显,但品牌认知度较低。”杨松说。
优胜劣汰仍将持续
那么,单体生鲜超市如何应对连锁生鲜超市的竞争呢?专家表示,大型连锁店资本雄厚,可以先布局再盈利。相比之下,单体小店可以着重发挥自身面积小、固定投入少、布局灵巧的优势,充分顺应社区居民老龄化这一趋势,突出自身特色,培养“回头客”。
在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敬看来,近年来以农贸市场与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生鲜销售格局正在慢慢被打破,有着便利、新鲜等特质的社区生鲜超市开始成为前两者的有效补充。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便利性,决定了社区生鲜超市最重要的特点——走最少的路买最需要的商品。李敬建议,单体生鲜超市应该下力气保证菜品果品的新鲜安全,同时瞄准居民对“性价比”的需求,兼顾质量与价格。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连锁超市品牌的增多,生鲜超市的新一轮竞争与优胜劣汰仍将持续。面对大型连锁生鲜超市标准化、流程化、品牌化的竞争,单体生鲜超市应该在把握‘服务消费升级’这一市场本质的基础上,努力用好自身店面靠近居民、往返便利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周边居民精准提供最喜欢、最常用的生鲜产品,从而实现与大型连锁生鲜超市的差异化发展。”杨松表示。记者 王俊岭
编辑:administrators
所载文章如有错误和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信息纠错:QQ:162554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