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如何学会制作中国瓷器?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却还差这一关键原料……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与象征。中国瓷器最迟在唐代就已经远销海外,成为广受欢迎的精美商品。
元代青花瓷
但是你是否知道,在几百年前,瓷器除了我们熟悉的样子,还有另外的一面:
Tray,1836
Standing cup with cover (vase couty or coupe couty),1879
这些,就是欧洲人仿造中国技艺制作的瓷器。其实,中国的制瓷技术长期以来都蒙着神秘的面纱。但在16世纪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瓷器在欧洲被生产出来。那么,他们是怎样学会这门来自神秘东方的古老技艺的呢?
欧洲生产的瓷器,An early Meissen teabowl and saucer, c.1724
最早出现在欧洲的中国瓷器,是1295年由马可波罗带往意大利的一个小白瓷瓶。从十五世纪初开始,瓷器都被认为是十分珍贵的奢侈品,被称作“白色的金子”。当时,在欧洲只有贵族之流才能从葡萄牙商人处购买并享用这来自东方的精美器物。瓷器能一直有着这样高高在上的地位,靠的就是它长期不为人知的制作方法。
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往欧洲的瓷瓶,The Treasury of San Marco in Venice
从中国出口销往葡萄牙的葡萄牙式瓷壶,ca. 1520–40
从中国出口销往欧洲的瓷盘,17世纪后期
从中国出口销往瑞典的瓷器,1745–55
事实上,在瓷器传入欧洲之前,欧洲人一直都使用陶器或金属、玻璃制品。当瓷器进入他们的视野,世界都亮了——瓷器的光泽和手感以及细腻的花纹,将他们深深吸引。这么漂亮实用的东西,当然人人都能用最好了。进口成本太贵,一路运过来不仅慢还容易遭遇暴力分拣……那么就想办法自己做吧!
欧洲陶器, c. 1400
15世纪中期意大利北部的陶器
不过要做瓷器可并不简单。对于这神秘的东方特产一无所知的欧洲人,只能凭借自己的猜想和脑洞慢慢摸索。起初,欧洲的陶艺师们注意到了瓷器玻璃般的质感和光泽,便尝试了用制玻璃的方法制作瓷器;16世纪末,在佛罗伦萨,诞生了一种白色的软质瓷;此外,在德国、法国等地,也出产了各种新工艺的陶器——虽然其中有些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和真正的瓷器放在一起,还仍是不够精美的“仿制品”。
16世纪佛罗伦萨 Medici Porcelain Factory 生产的软质瓷器 (Italian, Florence, ca. 1575–ca. 1587)
这边陶艺师忙得热火朝天,那边炼金术士也不闲着——“白色金子”嘛,咱炼金术当然能炼啦。不过众所周知,炼金和炼药一样,得有个配方。这些炼金术士没辙,只能尽情想象,用那些可能扯上点关系的材料——黏土、沙子、玻璃等进行炼制。不过大部分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Joseph Wright of Derby (1734 - 1797)
但可喜可贺的是,1707年前后,德国化学家 Ehrenfried Walther von Tschirnhaus 与年轻的炼金术士 Johann Friedrich Böttger 经过一些列系统的实验,包括尝试不同的硅酸盐、黏土以及不同的温度,终于烧制出了真正的硬质瓷器。欧洲造瓷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物理学家 Ehrenfried Walther von Tschirnhaus
他们到底是如何成功的?重点就在于一种关键的原材料。而欧洲人发现这一点的方式,则更具有戏剧性——间谍!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殷弘绪。这并不是中国人,而是来自法国的传教士 François Xavier d'Entrecolles 的中文名字。他在1709年,通过与江西巡抚郎廷极的私人关系,将法国葡萄酒进贡给了康熙皇帝并受到赏识,因而能够长期留在景德镇。在此期间,他自由进出当地的陶瓷作坊,经过明察暗访,逐渐将制作瓷器的工序、技术、材料等信息了然于胸。1712年和1722年,他两度将在景德镇获得的与瓷器制作相关的“秘方”写成十分详尽报告寄回欧洲。
殷弘绪写往欧洲的信件
殷弘绪在信中提到:“精瓷之所以密实, 完全是因为含有高岭。高岭可比作瓷器的神经。同样, 软土的混合物增加了白不子的强度, 使它比岩石还要坚硬。一个富商说:若干年前,英国人,也许是荷兰人把白不子买回本国,试图烧造瓷器,但他没有使用高岭,因而事归失败,这是他们后来谈出来的。关于这件事情,这个商人笑着对我说:他们不用骨骼,而只想用肌肉造出结实的身体。”
高岭土
信中提到的“高岭”(Kao-lin),指的就是高岭土。这种产自景德镇高岭村的矿产,让欧洲人终于得以解开困扰他们制造中国瓷器的一大秘密。其实,当德国物理学家和炼金术士烧制出第一片硬瓷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将高岭土加入了原料当中。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继续取得突破—— Ehrenfried Walther von Tschirnhaus 在1708年就猝然长逝,而在当地也没能发现更多的高岭土矿产。
炼金术士 Böttger 的工坊中制出的瓷花瓶,1719年前
但是事情在1768年出现了转机。法国利摩日(Limoges)的外科医生 Jean-Baptiste Darnet 向一位药剂师提起,他的妻子会使用一种白色的黏土来洗衣服——这一发现让利摩日的高岭土矿产得见天日。凭借着丰富的高岭土资源,利摩日在后来成为了法国甚至欧洲的“瓷都”。
高岭土的开采地,位于法国利摩日的 Marcognac
利摩日产瓷对瓶
利摩日高岭土矿的发现影响巨大。在此之前,法国以及欧洲大部,生产的都是以软质瓷器为主。虽然硬度较低,但也不乏精品。
法国 Chantilly 生产的软质瓷器,ca.1735-40
法国 Mennecy 生产的软质瓷器,ca. 1745-50
法国 Sèvres Manufactory 生产的软质瓷器,ca. 1763
而1769年以后,越来越多的硬质瓷器出现在欧洲大陆。在殷弘绪传回的技艺的指导下,欧洲人终于比较成功地学会了中国瓷器的制作方法。
法国 Sèvres Manufactory 生产的硬质瓷器,1787–88
法国 Sèvres Manufactory 生产的硬质瓷器,1791
与此同时,欧洲各地也建立起了一座座瓷厂。从不识原料到用上高岭土,欧洲瓷器逐渐发展,趋于成熟。和中国出口的瓷器相比,欧洲自产的瓷器在造型、釉色、图案上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别具一格。
Harlequin, Nymphenburg Porcelain Manufactory, ca. 1760, 德国
Audience of the Chinese Emperor, Höchst Manufactory, ca. 1766, 德国
Sèvres Manufactory 生产的硬质瓷盘,1807
Sèvres Manufactory 生产的硬质瓷花果篮, 1823
Sèvres Manufactory 生产的硬质瓷咖啡壶、杯,1900-1904
Standing cup (coupe Chenavard), Sèvres Manufactory, 1837
Vase (vase gothique Fragonard) (one of a pair),Sèvres Manufactory, manufactured 1832, decorated 1844
编辑:administrators
所载文章如有错误和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信息纠错:QQ:162554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