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亮相“南国书香节”
8月10日,被誉为百家讲坛“开坛元勋”的阎崇年携新书《御窑千年》亮相“南国书香节”。已经83岁高龄的阎老,在一个小时的讲座中,侃侃而谈,一直带着和蔼的笑容。
阎老感慨虽然好几次来广州,但是参加“南国书香节”却是第一次。他说,广州是个很可爱的城市,读者热情,文化氛围浓厚。由于无法用言语表达对读者们的敬意,阎老选择了中国传统的表达方法———下台三鞠躬。
人红是非多,可是阎老自成一“阁”,只埋头研究,“我不用微博微信,天天看书写书。网上的网友评价书,觉得不对也没关系,可以讨论。学术研究的结论,不是某几个人的看法决定的,要有时间、地域、学术的检验。”
《御窑千年》是阎老花了三年心血的结晶。耋耄之年的他依然很有斗志,要继续修订自己的《努尔哈赤传》,2023年出版。这本书的名字都早想好了,叫《努尔哈赤传》(修订本)。
以研究清史有名的他,为什么会研究瓷器,花三年时间写了本《御窑千年》?大家都说他是百家讲坛开坛元勋,他是否认可?带着这些问题,在南国书香节期间,南都记者专访了阎老。
百家讲坛“开坛第一人”
“因为从我这里开始系列讲,观众印象深刻”
被称为百家讲坛第一人,阎老谦虚地表示,其实他不是第一个上百家讲坛,只是第一个做百家讲坛系列演讲的,“百家讲坛是2001年开播,我是2004年登上百家讲坛,刚开始是几个人轮流在上面讲。后来,从我开始,就变成了主讲人制,一个人讲一个系列。”
所以,“他们说我是第一人,因为当时我比较知名,知道的人更多一些。因为从我这里开始系列讲,观众印象深刻。”阎老笑称,就像演电视剧,演《大长今》演个100集,印象肯定深刻了,“他们讲我是开坛元勋是对我的鼓励。”
有人说,阎老是大器晚成,70岁才成名。阎老笑道,“其实是大众在我上了百家讲坛后才认识我,而2004年以前,研究清史的没有不知道我”。
上了那么多期百家讲坛,阎老有没和其他主讲人,比如易中天等交流呢?阎老说,“没有横向交流,但是有光盘,我们会互相看对方怎么讲。看完以后,我觉得讲不了别人的风格,我有自己的风格,但是可以相互借鉴。”
那么阎老是什么风格?阎老笑道,“网上各种说法,他们还为我开过研讨会,就叫 阎崇年清朝事例学术研讨会 ,专门分析好在哪。台湾星云大师也看了我的演讲,说很喜欢,给了四个字, 事理圆融 ,即既有故事又有道理,两者结合起来。”
《努尔哈赤传》40年后还要再改
“每本书都不满意,回头看都有不足”
阎老已经著作等身,问及他对自己哪本书最满意,没想到阎老竟然都不满意,直言都有缺憾,“每本书都打上了时代的印记,每本书都有好与不好的地方。就像每个年龄段,各有所长,回头看却都有不足。和人一样,三十岁看二十岁是不一样的。”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1983年,他出了《努尔哈赤传》,“这本书主要在“文革”期间写的,是世界第一本,这个学术地位不能取代,但是努尔哈赤42年戎马生涯,仅25万字阐述,还有好多没有详细讲。于是,十年后,1993年,出了本《天命汗》,把不足的部分充实了。又过了十年,2003年又出了本《清朝通:太祖朝》,40万字继续查漏补缺。到了2013年,新出的《清代开国史》,努尔哈赤已经变成60万字了,缺的又补上了”。
已经补充了三次,阎老应该满意了吧?“没有,”他说,“我准备到2023年,再写一本,就比前几个版本更完善了,把看的材料和感悟全融合进去。”阎老连2023年这本书的名字都早想好了,就叫《努尔哈赤传》(修订本)。
写瓷器并非要改行做鉴定
“从瓷器历史看中华文化是最有意思的”
阎老出了本新书《御窑千年》,难道阎老转行,跨界去做瓷器收藏了?阎老直言自己不懂鉴定,“这本书最主要的特点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收藏是收藏家们的专业,审美是美术家艺术家的专业,而我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瓷器的发展。我觉得光从文的方面研究历史不行,还得靠物。物也是历史的反映,房屋、车船、器物都是物,要选择一种物和文结合,最后发现瓷器是最有意思的。”
阎老选择了一千年的瓷器历史来写作,从北宋真宗景德元年年间(1004年)到宣统3年(1912年),从宫廷瓷器的历史来看中华文化。阎老说,民窑太多了,所以选择当时手艺最好的御窑来研究,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所有这些书中出现的瓷器都是出自知名博物馆馆藏,没有一件是私人藏品。
《御窑千年》中有专辟一章写瓷器之路,相较于丝绸之路,阎老眼中的瓷器之路又是怎样呢?阎老说,瓷器和丝绸不一样,瓷器易碎。在明朝万历年间,少数民族来朝贡,回去就带走大量瓷器,用车拉走。他们把瓷器摞起来,中间隔着泥,撒上小麦、稻谷,喷水,这些东西发芽之后,就膨胀,非常紧实,不会打碎,方便运到各个地方。水路就更不用说了,到了更远的地方,法国路易十四等都很喜欢瓷器,那时候的欧州贵族都以有中国的瓷器为荣。
那么怎么看出瓷器与文化的关系呢?阎老说,从瓷器的角度来看,乾隆中期一过,就开始衰落,所以嘉庆、道光年间都没有很出色的瓷器。再比如元青花瓷器,白底青花,这叫崇白尚蓝,是蒙古草原文化上的特色。所以,这个特点也反映在瓷器上。
清代宫廷真那么有钱?
“电视剧里是艺术处理,历史一定要具体分析”
现在古装剧多,清代的宫廷和服饰都挺豪华,清代是不是真的如此有钱?阎老说,电视剧里房子装修得多好啊,那是艺术处理。清代有强势和衰落的时候,如果说乾隆时期有钱,乾隆中期确实是免过税,但某个时间又打仗了,又没钱了。所以同一个朝代,前十年后十年也不一样,历史一定要具体分析。
“我写《大故宫》,去故宫一千次以上,我研究北京史,去了很多次才敢动笔写。”为此,“搞历史研究,要有大量的准备,还有问题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提出来的。问题要有研究价值,有可能解决,而且能在有生之年解决了。我写最长时间的论文《张吉午与〈康熙顺天府志〉》,就写了二十年。”阎老如是道。
对于自己接下来的计划,83岁高龄的阎老表示,还是继续写书看书。
广州印象
广州是书香之城
南都:这次为什么会来参加南国书香节?
阎崇年:很喜欢广州人,广州天热,人也热情。而且,广州是书香之城,“南海一号”也是在广东发现的。
南都:第几次来广州了?
阎崇年:多次来广州了,记得我第一次来广州是1980年,机场卖可口可乐,1块一桶,当时经费花得就剩下1块钱,还是不舍得买可乐。
南都:未来会研究广州的历史吗?
阎崇年:不会,没有时间。研究一个地方的历史需要很长的时间,不是像写小说,突然一个灵感来了就能写,一定要长时间的积累。
编辑:administrators
所载文章如有错误和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信息纠错:QQ:162554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