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共享充电宝行业的一场盗窃事件,吸引了很多局外人的目光。事件之所以持续发酵,不仅在于涉事者的身份,也在于其回应的方式,以及背后折射出的价值观。
5月28日,有网友微博爆料,来电CEO袁炳松在长沙的商场抱走了街电的机柜设备。据商场的监控视频显示,袁炳松在长沙解放西路VDVC商场就餐期间,拿走了公共区域中的共享充电宝设备,用餐完毕后又径直抱走设备离开。
事后,在一封对来电员工的内部信中,袁炳松承认了偷盗行为。不过,他后续的解释令人大跌眼镜,“破坏设备、偷设备,在共享充电行业不是什么秘密”。此外,他还坚称,团购、外卖、打车等领域,都出现过因为线下竞争升级导致的违法事件,“市场竞争向来是残酷的”。
来电CEO的此番言论,无疑破坏了创业者的形象,也触碰到商业规则的底线。要知道,此次打盗窃行为已被司法机关受理,已经属于刑事犯罪范畴。
有分析者称,遵守法律准则是一切市场竞争的基础。当掌舵者公然为违法行为开脱,言辞间展现出为了利益而无视规则的态度,对一家企业是十分危险的。
对投资者而言,投资一家无视规则的企业,同样充满风险。你如何保证,这家企业不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损害投资人利益的行为?
据了解,来电最近的一次融资消息,已经发生在2017年4月。据媒体报道,时至今日,小电、街电等品牌纷纷经历数轮融资,且融资金额高于来电。
共享充电宝的市场扩张与资本的加持紧密关联。是否获得融资,事关这家企业的健康程度,也意味着资本市场对其认可与否。问题在于,近一年时间里,来电为何没有再次获得资本的认可?
目前,外界并不了解来电真实的运营、盈利情况。资本对它的态度也不甚明朗。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如果来电失去了资本的助力,其实前景不容乐观。
问题在于,面对暴露出严重价值观问题的来电,还有投资人敢投他么?
编辑:administrators
所载文章如有错误和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信息纠错:QQ:162554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