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与各银行间几近胶着的博弈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
6月24日,一封人民银行办公厅的函文显示了央行对于流动性管理的强硬态度,在这份公开函中,央行再次强调“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并要求各金融机构“继续强化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环境稳定”。
如果说上周坚持发行央票仅仅是央行的“暗示”,那么这封函文则可能明确表示央行近期不会出手,由此,也彻底断了市场对大规模逆回购甚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
“去年以来,央行加强了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但现在风向变了,央行可能是想让银行吃一堑长一智。”一位外资机构分析师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央行警告银行需“自救”
央行在上述函文中指出,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形势,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做好半年末关键时点的流动性安排。
既然央行认为当前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也意指目前的流动性紧张只是暂时的、结构性的。
“一开始只是由于外汇占款下降、企业财税上缴等突发原因引起的紧张,后来市场情绪受到影响,都怕借不到钱,紧张预期于是开始不断地扩散。”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尽管流动性紧张可能到下月才会真正得到缓解,但至少央行的明确态度有助于平缓市场的预期。
在紧张情绪的感染下,近期银行间市场各种传言不断。如某银行违约、某银行得到央行资金支持、甚至有银行因系统升级引起的问题也都与资金紧张联系到了一起。
“银行已经习惯了央行来平缓流动性波动。尤其是去年以来,央行加强了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但现在风向变了,央行可能是想让银行吃一堑长一智。”一位外资机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在上述函文中,央行以“温和”的口吻对银行提出了“强硬”要求:商业银行应针对税收集中入库和法定准备金缴存等多种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提前安排足够头寸,保持充足的备付率水平,保证正常支付结算;按宏观审慎要求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在市场流动性出现波动时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充分估计同业存款波动幅度,有效控制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在加强自身流动性管理的同时,还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央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对于央行针对大行的要求,上述银行人士认为,或许资金充足的大行会先稳住,通过大行加强拆出资金来缓解过紧的资金面,这给资金更为紧张的中小银行带来了一些期望。
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上周,一份广为流传的央行会议记录显示,央行高层认为银行高估流动性,寄希望于政府的宽松政策,提前布局占位,6月前10天,全国银行信贷增加近一万亿元,且新增贷款中70%以上是票据,资金空转,没有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
这份记录尚未得到央行证实,但6月24日央行公布的前述函文也提到了贷款量与结构的问题。央行指出,各金融机构要统筹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等经营目标,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一般贷款、票据融资等的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注重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避免存款“冲时点”等行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这也显示出央行正在贯彻决策层的意志,国务院上周三召开常务会议称,要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今年前5月,人民币贷款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远超去年,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5.8%,远高于13%的政府目标,但相应的宏观经济数据并未明显好转,这引起了对金融机构资金是否有效流入实体经济的质疑。
“近期,银行间市场利率的上升,将促使银行改善流动性管理,降低贷款冲动,尤其是冷却过去几年的表外业务和非银行金融中介的无序扩张。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政策主动调控,而不是等到泡沫破裂后的被动调整。从中长期看,这将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同时,影子银行的紧缩将有利于改变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占用太多资金,挤压实体经济的状况。”中金公司在6月24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
(每经网)
相关财富 |
新闻头条 |
推荐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