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磊
记者戴磊中国人民银行11月11日发布的10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877亿元———这一数字大幅超出了市场预期。
此前,市场普遍预测,四季度的信贷调控将趋严,在这种形势下,10月份的信贷投放应在4000亿元左右。然而,5877亿元超出预期许多———这一数字仅比9月份的5955亿元小幅下滑了78亿元,远远高于2009年同期的2530亿元和2008年同期的1819亿元。
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振锋认为,之所以10月份的信贷投放量依然处在高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从需求面来看,9、10月份处于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采取的宽松政策和投资刺激的“两周年”之际,项目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这个时间点或是投资项目后续资金的补充期;第二,从供给面看,商业银行通过再融资资本充足率基本达标,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在第三季度末达到11.6%,满足了监管层此前曾提及的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11.5%、中小型银行11.0%的基本目标;第三,2010年第二季度商业银行贷存比持续下降,9月末降到了66.02%,达2009年以来的最低值。
在他看来,资金面的充裕鼓励了商业银行放贷的冲动。
年初,监管部门设定的全年信贷投放总量为7.5万亿元。在10月份信贷数字出炉之后,留给11月份、12月份的份额仅有6200亿元。在公布10月份金融统计数据的前一天,央行刚刚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回收资金约3500亿元———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央行两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加息。业界普遍认为,这反映了央行控制信贷规模和回收流动性的决心。
陈振锋表示,10月份5877亿元的新增信贷,超出此前预期。这样的增长模式并不符合监管层的投放节奏,目前看来在保总量目标和节奏目标上,监管层或更侧重总量目标,因此,在未来两个月信贷投放的监管将更加严格,这在第三季度数据出台后就已有迹象,信贷的逐日上报、月末季末考核的淡化等都在为信贷的全年目标实现进行指导。
他认为,政策面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出台价格和数量型货币政策,表明对流动性的回收态度坚决。当前,10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实体经济增长稳定向好,而物价持续上扬带来的通胀压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最大风险预期,加之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新兴市场的冲击,预计未来对流动性的回收将持续。
各商业银行上月底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其普遍实现了利润的较快增长,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高利润主要来自规模扩张,利差收入占据了利润的八成左右。留给11月份和12月份相对不多的信贷额度以及监管部门对流动性的回收意味着商业银行规模扩张速度将放缓。业内人士指出,预计今年最后两个月的银行信贷投放将趋于保守,加上明年信贷政策尚不明朗,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打压银行股在市场上的表现。
不过,各大证券公司还是继续看好银行板块中期内的表现,因为这一年来,银行股在A股市场上一直表现乏力,估值水平偏低。眼下,A股各上市银行的平均市净率约为1.5倍,市盈率约为8倍,H股则为1.8倍和10倍,留出了一定的上涨空间。
相关财富 |
新闻头条 |
推荐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