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只有当牛市梦幻般的繁华如潮水般退去,我们才发现,真理的光芒在那些最简单的投资常识与最基本的投资规则中从来就不曾褪色。
2008年,我们无法回避的是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全面亏损的事实。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全部247只2007年12月31日前成立的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在2008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平均为-49.58%。我们也应该看到,34只开放式债券型基金在2008年平均取得了5.84%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51只货币市场基金2008年平均取得了3.57%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高低之间,让即使是资深的投资人都再度发现,资产配置仍然是投资所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也就是说,投资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产在股票、债券和现金等各大类资产中的配置比例问题,因为这一比例的确定和变化对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华宝兴业基金公司董事长郑安国
永远不要忘记常识与理性
大家都知道,基金契约对大类资产配置比例的限定,直接决定着各类基金产品投资回报可能的边界。比如,一只必须配置60%以上股票资产的股票型基金是几乎肯定无法在2008年A股市场下跌60%以上的情况下实现正收益的,而一只必须配置80%以上债券资产的债券型基金在2008年获得正收益实际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基金持有人资产配置的效果是由其资产在各类基金中配置的比例所决定的。一位将资产主要配置于债券型基金的持有人和一位将资产主要配置于股票型基金的持有人相比,其对2008年的感受绝对会是天壤之别。类似的规律在其他各类投资人身上也同样适用。不难想像,任何在2008年将自己仅仅局限于股票类资产的投资人都难免备受资产不断缩水的煎熬。
在职业投资人中,将灵活的资产配置策略运用到极致的是巴菲特。人们喜欢用“股神”来形容巴菲特,这绝对是个巨大的错误。这是因为巴菲特是一位对股票、债券、金属、石油、外汇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等各类资产的把握都达到出神入化程度的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大师。在股票资产之外,巴菲特在其他各大类资产配置上思想之开放、技术之全面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像。1989-1990年,巴菲特投资4.4亿美元购买纳比斯柯公司的垃圾债券;1994-1995年,他建立了4570万桶的石油期货仓位;1997-1998年间,他曾建立了约1.3亿盎司的白银仓位;2002年他首度进入外汇市场,截至2004年底他总计持有214亿美元的外汇仓位,投资组合遍布十二种外币。同年他还再度大举投资垃圾债券市场,其持有垃圾债券市值一度达到83亿美元。此外,巴菲特还进行固定收益产品的套利,投资错误定价的衍生品合约以及卖出长期股票指数看跌期权等衍生金融产品,巴菲特在这些非股票类资产上的投资基本上均是大获成功。在没有明确的投资机会时,巴菲特会极其坚定地大量持有现金类资产,其比例往往高得惊人。到2007年底时巴菲特持有的现金类资产一度高达443亿美元。毫无疑问,对各类资产的准确把握和灵活配置,应该是巴菲特四十余年投资传奇取得20%以上年均复合收益率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然而,要复制巴菲特资产配置策略的巨大成功绝对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是因为,最基础的工作往往也正是最有难度的工作。曾被誉为是欧洲最成功的共同基金基金经理、与彼得·林奇齐名的富达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安东尼·波顿在回顾他26年的投资历程时曾经说过,“太多的投资者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逐末忘本。他们只忙于利用一些股票间的细微差别无效率地进行套利交易,却没有意识到整个市场其实都处于无效率估值的状态”。
在2007年和2008年的A股市场中,波顿所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不仅在非职业投资人中普遍存在,很多职业投资人也往往是随波逐流。我在2008年1月间所写的致持有人的新春贺信——《投资与风月宝鉴》中曾经写道,防范投资风险第一就是“永远不要忘记常识与理性”,但当时的情况却是“明明过往的统计告诉我们,企业连续三年平均增长30%都已是凤毛麟角,却信誓旦旦地认为自己所投的公司能以50%的速度持续成长;明明知道小企业的成长遵循着两个10%的规律(10%能活下来;活下来的公司中10%可能壮大),却偏要把中小板的公司市盈率炒上了百倍,把股票投资变成了风险投资——常识与理性,知易行难。”
单一产品难以解决多元化需求
在最简单的投资常识面前,好像永远只有少数人才能够通过考验,这其实只是人性使然。大类资产配置的调整之所以如此困难,首先是因为拒绝改变是人类最自然的心理倾向。投资者在手持现金尚未建仓时总是关注各种可能的投资机会,会大量买入在当时他认为最好的资产品种。但一旦建立了一个资产组合,绝大多数投资者就会倾向于保持原有的资产配置比例。要克服这种心理倾向,一个极端的方法是结清所有仓位,从头来过。20世纪上半叶华尔街有两位最杰出的投资人伯纳德·巴鲁克和杰西·李弗莫尔,他们都喜欢在拿不准市场形势时清空所有股票然后休假,休假结束后他们再重新建立新的组合。当然,还有一种不那么极端的方法,就是投资者可以思考假设现在自己手头持有的全部是现金,你会怎样做。这种方法对于改变在资产配置上的惯性思维同样很有效。
需要说明的是,职业投资人有责任正确地运用资产配置策略,通过及时调整各类资产配置的比例来追求更优秀的投资回报。但即使是对职业投资人而言,这也永远都是一项充满不确定性的困难工作。非职业的投资人并不需要、其实也没有能力去把握每一类资产市场行情的高点和低点。对于非职业的投资人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厘清自己的财务能力和财务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投资在各类资产中的配置比例。在这个问题上,一些简单的规则比无谓地去猜测市场底部更有实用价值。比如,年轻的时候你应该配置较多的权益类资产;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应该逐步增加固定收益类资产在你投资组合中的比重……还有,公募基金可以帮你更好更快地解决资产配置的问题!
2007年以来中国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的快速膨胀,主要是源于一度令人炫目的财富效应。有些人甚至仅仅是将投资基金作为短线获取暴利的一种手段。2008年发生的一切让人们意识到,公募基金其实都是戴着镣铐的舞者,基金契约对股票、债券等大类资产配置比例的限制就是基金的镣铐,基金管理人只能在基金契约规定的对各类资产配置的上下限内改变其配置比例,因而单一的基金产品其实很难解决投资者多元化的财务需求。
然而,公募基金资产配置上的“镣铐”实际上正是帮助普通投资者运用公募基金来完成自己的资产配置必不可少的依据。这些“镣铐”的确限制了公募基金应对单一资产类别市场系统风险的能力,但也明确界定了各类公募基金投资领域的边界和期望回报的区间。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只要认清了自己的财务能力和财务需求,将带着“镣铐”的各种资产配置方向不同的公募基金适当组合,就可以简便高效地帮助你实现合理的资产配置。公募基金之所以能够在强调资产配置的欧美成熟资本市场成为大众最重要的投资工具,这也正是根本原因之一。
加强产品创新和投研力量
当站在2009年的起点再度审视资产配置这个最基础的命题,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曾是全球最大、最成功的坦普顿共同基金集团的创建者、被誉为是“投资之父”的约翰·坦普顿所总结的必须遵循的投资法则,“要对不同的资产类别抱以开放态度。要接受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的投资项目,现金在组合里的比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一种资产组合永远是最好的。”在2009年,让我们回归那些最简单的投资常识与最基本的投资规则,以更广阔的视角、更长远的眼光、在更广泛的领域里来思考资产配置的问题。
首先,作为职业资产管理人,公募基金管理人必须通过加强产品创新和投资研究力量的投入,进入更为广泛的包括黄金、外汇和金融衍生品等在内的新的资产领域,特别是个人投资者还无法进入的资产领域。进入这些领域,不仅是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公募基金的资产配置策略具有更高的效率,同时也是因为我们相信,资产配置的范围越广阔、种类越多样化,职业资产管理人相对于非职业投资人的优势就会越明显,职业资产管理人才能为其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其次,公募基金的管理人必须致力于加强和基金持有人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基金持有人客观分析自己的财务能力和财务需求,帮助基金持有人在分享中国经济成长成果的同时了解各类资产不同的风险回报特征并树立起正确的资产配置理念和风险意识,成为真正理性的投资人。
在投资的世界里,过去两年间的牛熊转换、过去两年间的欢喜哀愁,不是第一次出现,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发生。作为金融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公募基金穿越了上百年的时间,其存在的价值也总是在经历了种种市场剧烈波动的考验之后益发彰显。我们真诚地希望,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国内的基金持有人和公募基金业之间能够建立起真正理性的相互认知和信任,进而推动中国基金业在未来实现更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达成全民财富更有效率、更和谐的增长。
相关财富 |
新闻头条 |
推荐财富 |
最新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