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沈先生2010年在中国黄金专柜购买了黄金产品,但两年后的2012年12月18日,沈先生发现金元宝上面出现锈迹。为此,沈先生要求中国黄金集团方面给予3-5倍的赔偿,赔偿金额大概在50万元左右。针对沈先生遭拒后在商家店面示威一事,中国黄金方面认为此事涉嫌敲诈勒索,已报警。
消费者“有图有真相”的维权行为怎成了敲诈?中黄集团这番“傲慢”回应丝毫不见其想要解决问题的诚意。说到底,还是其“独一无二”的老大心理在作祟。
央企,本应以过硬的产品质量成为市场上的表率,可是黄金生锈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既然就这么发生了。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企业生产的产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那么高管的薪酬也会随之下降,甚至乌纱不保都是常见的现象。唯独在央企中,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高管薪酬却可以分文不减。以经济手段来约束和督促企业负责人加强质量生产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将产品质量监管与企业领导乌纱挂钩,甚至实行终身责任制,是成本最低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一种问责手段。
黄金生锈:诺贝尔化学奖应颁发给中国黄金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金子放在外面会生锈吗?答曰:不会,会被偷。可是“黄金生锈”这件听上去特别神奇的事情,近日却在我们身边发生了。黄金还能生锈?况且还是才购货两年的金元宝,这让中学化学老师情何以堪!甚至有网友直呼:几十年白活了,今天算是长见识了。金子都能生锈了,人类还能相信什么呢?
国家级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杨佩表示,AU9999的纯金制品中非金物质含量只有不到万分之一,黄金本身相当稳定,通常不会变色。正如网友戏言:黄金都能生锈,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应该颁发给中国黄金。
如果是真黄金,即使是埋在盐碱地里,放在粪坑里,都不应该生锈,就像人们经常说的,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现在黄金生锈,这意味着中黄集团生产的黄金明显纯度不够。
两套解决方案:妄图掩盖事件真相?
在“问题金元宝”尚未送检时,中国黄金集团就曾提出按市场价回购或者换货的方案,如此爽快的回应明显让人感到其底气不足,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意。
而到国内质检机构进行检测并出具相关证明这一提议,不免让人担心中黄集团会不会“从中作梗”呢?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中黄集团作为央企,财大气粗、实力雄厚,中黄集团会不会与境内质检机构私下串通好,“一个鼻孔出气”呢?消费者沈先生提出将“问题黄金”送检境外,这对双方应该都更显公平。可中国黄金集团坚持国内送检,不得不让人怀疑。
事件还没有盖棺定论,中国黄金集团大可不必这样急于拿回生锈的金元宝,此做法只能说明其想宁事息人,企图掩盖事实真相。
“紧箍咒”效应:质量应与央企领导乌纱挂钩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力。许多质量问题的发生,其实并非制度缺失,而是因为制度被架空、被消解。事实上,有关黄金生锈的事件并非首例。去年就曾有国内市场“40%金条掺假”的传闻,由于未被官方机构证实,各黄金企业也矢口否认,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中黄集团作为国内黄金行业的龙头老大,央企领导人的“天价酬薪”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有报道称,2006年中央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每年的平均酬薪达53.1万元,并且这个数字以每年百分之十以上的速度递增。显然,产品的质量好坏不会牵扯到他们自身的既得利益。
相比于其他企业,央企领导在央企内部具有更高的话语权。给央企领导上“紧箍咒”,令监管质量与其绩效年薪甚至“乌纱”挂钩就显得尤为必要。当央企领导人的切身利益与产品质量密切联系在一起时,显然更容易唤起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否则,类似于“黄金生锈”这类的天下奇闻还会不断出现。(艾枫梧)
相关财富 |
新闻头条 |
推荐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