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直指景区“抢涨”促人越轨 不顾社会成本
点评整理 王聪聪
据新华网报道,五一假期,各种景区的“逃票攻略”频现网络,其中一些“攻略”不乏铤而走险,甚至要穿越悬崖峭壁。游客这么做的目的,只为逃避高昂的门票。该报道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新浪网一位网友表示,近年来门票价格一直在涨,一些地方政府已把景区当成“摇钱树”。大学生、低收入人群想看看祖国大好河山,怎么承担得了动辄百元的门票?
东方网一位网友说,发改委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然而,很多景区在3年后大涨门票价格,把以前没有涨价带来的“损失”捞回来。今年就有不少景区选择在“五一”旅游旺季来临前“抢涨”,涨幅从20%到60%不等。
“景区一味借势‘抢涨’,把‘民意’置之度外是一种十分不理性的做法。”齐鲁网网友王继周认为,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起到增加收益的美好预期,反而会出现由于民众转换选择假期休闲方式而导致景区收益下滑的可能。发展旅游业应让大多数民众能旅游得起,而不是成为有钱人享有的特权。
民意中国网一位网友认为,现在景区门票上涨得太不合理了,很多景点的“逃票黄牛”也在怂恿游客逃票。最严重的后果是,这导致很多人心安理得地逃票,不仅不以逃票为耻,甚至还以此为荣,突破社会道德底线。不健全的机制正导致人们公然作假、违道。这是我们社会需要警醒的。
网友“钱克锦”说,旅游部门、要借助旅游开发带动地方经济的政府和各景区,应反思。首先,自然景观是大家的,并不是管理了就可以漫天要价;第二,即使要收钱也得有个度;第三,那些管理部门开听证会时,要多搜集倾听游客意见。
“如果把景区这样的公共资源的垄断经营权当做创收手段,就是与民争利,背离公共服务的本义。”搜狐网一位网友说。
中新网一位网友说,景区成本上涨往往成为门票涨价的“搪塞”理由,其实成本上涨未必一定用门票涨价来化解。国内许多景区内高昂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多如牛毛的经营项目,这些都给景区管理部门带来巨大收益,这些收入不能用来抵消成本?地方政府从景区经济中获得大量税费收入,这些收入不能用于加大景区补贴?
凤凰网一位网友认为,要治理景区涨价,绝不是简单遏制涨价的频率和幅度,而是要改变当前依据“成本”的定价模式,应是根据国民收入水平,制定人人都可承受的价格标准。例如,日本就是根据国民人月均收入,将景区门票价格控制在10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70多元)以内。
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沈峰认为,很多国家在世界遗产及国家重点景区方面秉承的原则是,以弘扬民族文化实施教育功能为主,景区门票的价格与民众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并对学生、老人等实行免费。单纯贩卖景点不是我国旅游发展的长久之计,目前国内的一些城市已开始效仿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发展周边产业为景区增值。以杭州为例,虽然取消了一些景区的门票,但旅游总体收益提高,城市收益几倍于门票收益。所以,配套开发、优质服务、文化挖掘、多元格局才是旅游业成熟的标志。
相关财富 |
新闻头条 |
推荐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