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微博上称,由其公司策划出版的《资本之王》一书,在亚马逊(微博)经济管理类图书排行榜上是事实上的第一,暗指排在该书前面的某本书是买榜上位。业内人士透露,买榜已是出版业的潜规则,大多数出版商为了拉动销量,利用内部员工回购网站图书,造成图书畅销假象。网站上的图书榜单被严重注水,许多读者在上当受骗后,大呼“无榜可信”。
买榜风气由来已久
“买榜在业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曾经在某大型出版社做过三年编辑的小李对“买榜”这事深有体会。小李2008年大学毕业后,就去了一家出版社。然而,深入其中,他发现,出版业存在着诸多猫腻。
小李所在的出版社主要是做都市情感类的图书,且网络小说居多,“我那个时候几乎天天都在忙着买榜的事”。小李告诉记者,“公司的技术部起码帮我们申请了几千个当当、亚马逊和京东的账号,我们的新书都分派给编辑,负责每天购买”。
小李表示,一开始他对买榜这件事感到很吃惊,但后来他才知道,原来买榜的出版社不止他们一家。 “特别是那些市场化较好的大出版社及有实力的图书公司,买榜已经司空见惯,成为一种平常的经营手段。”小李称。
北京某图书有限公司产品经理一针见血地表示,当当和京东等的榜单无一不是出版商人为炮制出来的。
出版商自掏腰包买书
出版社和图书公司是如何进行买榜的?为何我们普通的读者并未发觉?小李说,工作三年下来,对于买榜他已经驾轻就熟了,“以当当网(微博)买榜为例,一般有以下流程:首先,出版社会先去网站上了解其想推出的重点书同类书的情况,看要买多少才能保证该书在一周内冲进畅销书的行列。在了解情况后,出版社内部就会注册一定量的号 (或者使用已有账号),分派给不同的员工去订购该书。订单提交成功后,又接着发评论冲五星”。
“买榜的周期一般在1-2周,不会太长,主要是为了在短期内让新书销量迅速爆发,制造畅销趋势,冲榜之后带动后期销量。 ”小李称,书的销量是直接跟图书编辑的业绩挂钩的,他们不得不做。
“在买榜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同行的兵戟。 ” 小李告诉记者,要想新书冲进前30名,有时不是靠一次买榜就行,“他们买榜的数量比我们多,或是好评比我们多,我们的图书排名自然被压下来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得注册更多的账号,加大买榜数额,同时拼命地写好评、冲五星,从而造成一种书是由于影响力的扩大而逐步到达畅销的假象”。小李称,有经验的出版商会把整个过程操作得非常精彩,有些出版社甚至把如何买榜都写到公司内部的营销方案中。
“如果是为了冲‘终身五星榜’,势必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大量地发五星评论,评论也是以先长评占据1-2页,后期再以短评充数的形式操作。”小李谈起当初写评论冲五星的过程表示很头疼,“想各种各样的话,但是主题都是为了说我们的书如何好;碰到一条差评,我们起码得用十条差评才能把它沉下去”。
都是广告效应惹的祸
许多出版社特别重视排行榜,尤其是对于做“畅销书”的出版社来说,买榜甚至成为一种不得不为之的手段。为了拉动销售,出版商可谓费尽心思。而对于买榜,很多出版界的人也深表无奈,一位出版社资深编辑贾某称,近日,他策划的一本图书因为网站排名一直靠前,而地面实体销量并不可观,被业界质疑为“买榜”。对此,他极力声明该书并未“买榜”,甚至把其他“买榜”的书“抖”了出来。但对于同行这种现象,贾某并不抵触,“要是在一个月里,我的这本书被买榜的图书压出前十名,我没准儿也会买”。贾某称。
新经典文化原创文学主编金马洛同样表示,他曾经也公开骂过买榜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以前没买过榜或是将来不会买榜, “这是生存之道之一,需要的时候要用它来占位置,赚眼球”。
相关财富 |
新闻头条 |
推荐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