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达芬奇事件的丑闻效应让中国家具业近年来努力打造的“品牌意识”一度陷入尴尬境地。尽管达芬奇造假被曝光已经数月,但事件对整个家具行业的影响仍在继续。家居行业的公信力亟待重建。
随着达芬奇事件的发酵,消费者中出现了不相信原产地、不相信进口、不相信实木家具的“三不信”现象。家具商家也开始打起“环保牌”,随之而来的家具环保认证泛滥的现象也日趋严重。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家具生产和出口国,家具业下一步的发展动向引人关注。
达芬奇事件影响还在持续
第26届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在广东东莞举行,记者在展会现场了解到,一个名为“达芬迪”的企业刻意在企业展架上将自己和“达芬奇”区分开来。
东莞名家具俱乐部副秘书长余旭辉告诉记者,达芬奇事件后,企业越来越注重品质,本届展会很多参展商都把家具剖开,让客户看家具的材料。
达芬奇事件后,消费者在购买时,商家都会主动告诉顾客,这是在中国生产的,并把家具的生产地址标得很清楚。
造成后果
家具业:遭遇诚信危机 乱打"环保牌"
“达芬奇事件”曝光后,家具行业遭遇了集体诚信危机。家具商家也开始打起“环保牌”,随之而来的家具环保认证泛滥的现象也日趋严重。
记者走访了石家庄市几家大的家具专卖店发现,几乎所有的家具厂商都承诺本企业生产的家具符合环保认证标准,而认证的标准却是五花八满。记者粗略数了数,一家家具专卖店内光环保认证的牌子就有五六种,有的是生产地质检部门检验认证的,有的是一些行业协会、学会、促进会等颁发的环保认证,还有的是ISO9001认证,这种类繁多的认证是否真实可信,这让众多消费者难以判定。
消费者:对实木家具"三不信"
自“达芬奇”事件以来,消费者中出现了不相信原产地、不相信进口、不相信实木家具的“三不信”现象,整个家居行业亟待重建公信力。
专家:中国家居业乱象滋生
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会长丁佐宏坦言,我国家居行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诚信、秩序、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的缺失和滞后,造成了中国家居业乱象滋生。一是材质造假,如以廉价木料冒充红木、以边材冒充芯材等,使消费者防不胜防;二是标准不明,譬如,由于对实木家居尚缺乏规范定义,越来越多的板式家具在贴了一层“皮”后也标榜自己为实木家具,引起了大量消费纠纷;三是洋品牌难辨真伪,有些所谓洋品牌实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注册,或是中国本地经销商和洋品牌商签订代理协议后,在国内生产,然后“出口”到所谓“原产地国”再“进口”回来。
如何解决
中国家具业加强品牌意识
多位行业内人士并不讳言中国家具业当前受到的一定冲击,但更多的人强调,在这一环境下,中国家具业更应注重“品牌意识”,以优质、诚信和创意来拓展海内外市场。
香港皇朝家私的魏申认为,中国内地家具企业在打造“名牌”方面还不够成功,仍处于成长阶段。中国是家具制造大国,家具出口额占世界家具贸易额近三成;但中国还拿不出几个可与“洋货”抗衡的品牌。
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称,家具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正随消费水平提高而攀升,不少家庭买新房后,挑家具成为头等大事,消费者的家具品牌意识正日渐趋浓。中国家具企业同时正面临生产成本提高的压力,企业想要生存下来,就要打造出消费者认可的品牌,进而把握‘品牌消费’市场,这是必然的市场规律。
反思"达芬奇" 倡议诚信经营
家居行业组织在“达芬奇事件”曝光后的首度开腔表态,在沪举行2011中国品牌家居高峰论坛向全国家具装饰业发出以质立业、诚信经营的倡议。
论坛认为,在家居业乱象背后,行业的盲目、疯狂式发展模式难逃其咎,为此家具企业必须深刻吸取教训,反思两大问题。家居行业目前迫切需要建立的,是一种公开的、让消费者和企业都非常明晰和公认的入行门槛和标准,否则“达芬奇”等企业就难免有漏洞可钻。
中国家居业在持续繁荣的大背景之下,正在呼唤理性的、深入的、更具前瞻性的思考,正在呼唤规范竞争、诚信经营、守法尚德,共同维护和遵守行业游戏规则,否则,中国家居业的近忧,将不仅仅是路在何方的彷徨。
相关财富 |
新闻头条 |
推荐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