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彩电企业纷纷公布了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大部分企业业绩不佳,中国彩电业再次面临微利或亏损局面。笔者认为,在当前全球彩电业竞争环境下,国内彩电企业面临着成本上升、外资挤压以及O E M订单减少的三大战略压力,这是导致企业亏损或微利的关键,只有从根本上破解这三大战略压力,国内彩电企业才能真正提升国际竞争力。
事实上,亏损或微利不仅仅是一个或几个彩电企业的问题,而是当前中国彩电业面临的产业现状。从全球产业格局看,目前我国彩电企业面临的亏损境遇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金融危机改变了企业的成本结构,企业的成本压力陡增;二是日韩等外资企业利用屏机一体化战略钳制中国彩电企业,挤压其生存空间;三是台湾代工企业凭借其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抢夺大陆企业的O E M订单,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彩电企业的生存困境。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原材料价格就处于反复波动轨道,这对全球家电企业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自金融危机以来,彩电业发展的关键原材料———面板也步入了价格反复波动的区间。日本作为全球面板资源主要供应国之一,受困于本国货币价格迅速上行,其面板出口价格也快速提升,这为全球面板供应注入了诸多变数,也加剧了国内彩电企业的运营压力。同时,人力资源、仓储运输、管理等成本的不断提高也在快速改变彩电企业的成本结构,企业原有的组织流程遭遇重大战略考验。
当前全球产业已进入全产业链竞争时代,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可以实现不同产业环节的协同效应,从而取得市场优势。对彩电业而言,日韩企业均实施了屏机一体化战略,他们既掌握产业关键资源———面板,又在终端制造整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今年以来,在全球面板价格波动起伏之时,日韩彩电企业纷纷降低了其终端产品价格,国内企业面临着外资企业的联合遏制。事实上,此次外资企业主动降价是一个战略转折点。从本质上看,外资企业不但掌握面板的定价权,还熟稔国内企业囤积面板资源的数量,因此其通过面板与整机价格的双向调整,通过“制造”库存的方式为中国彩电业的发展设置障碍。
一方面,国内彩电企业大都抢在产品销售旺季之前采购大量面板资源,以应对季节性放大的市场容量。但外资企业却待国内企业完成采购后,大幅拉低面板资源价格,使国内企业采购的面板资源背上沉重的“成本差”,最终形成库存产品。另一方面,由于掌握面板资源的定价权,所以外资彩电企业在面板销售环节已实现盈利,而彩电整机只是作为其钳制中国彩电企业的工具。在产品销售旺季到来时,外资彩电企业通过大幅拉低产成品价格,使国内企业的市场销售受阻,这加剧了国内企业的运营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国内彩电业几百万台的库存实为外资企业设计“制造”的,这也是目前国内彩电业业绩不佳的根本原因。
此外O E M订单的减少也进一步加剧了国内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化。从本质上讲,O E M模式实质上是也是一种销售方式,代工企业利用自身产能为其他企业生产产品从而获利,而这些企业却剪掉了产品流通环节,企业的运营压力得到释放。台湾地区代工企业与大陆企业相比存在两大竞争优势:一是台湾企业在产业链管理方面要优于大陆企业,其相对领先的产业链管控能力使其在成本控制上领先大陆企业,这是其获得O E M订单的基础。第二,台湾企业也具有屏机一体化战略优势,其产业链供应成本也低于大陆企业。
对中国彩电业来讲,要摆脱当前面临的产业困境首要的就是摆脱产业资源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目前熊猫6代线将在今年全面投产,而T C L集团的8 .5代生产线也在紧张建设中,国内彩电业迈开了战略“解套”的第一步。但要真正提高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整合政府、研发机构以及整机生产企业等多方力量,构建官产学研的组织一体化,形成产业合力加速推动国内的产业链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国内彩电企业面临着新战略制定以及组织流程再造的严峻课题,如何在解决产业关键资源受制于人的同时提升综合竞争力,是考验国内彩电企业的战略难题。(罗清启)
相关财富 |
新闻头条 |
推荐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