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熊”,这是英国《金融时报》对今年中国A股评价。虽然熊影来袭,但大宗交易平台交易却“牛”气十足。据统计,截至6月23日,A股市场全年共发生了1999笔大宗交易记录,涉及个股达422只,涉及金额高达650.90亿元,月均成交金额达108亿元左右,预计年内突破千亿不再是梦想。
大宗交易多少与大盘涨跌息息相关
从今年大宗交易平台交易情况看,每月交易次数多少和成交金额高低都与当月大盘涨跌变化息息相关。
从数据看,今年1~6月,大盘涨幅为-0.62%、4.10%、0.79%、-0.57%、-5.77%、-1.85%。在大盘上涨2、3月份,大宗交易次数分别为204条和482条,成交金额为61.62亿元和143.75亿元;而在大盘下跌1、4、5、6月中,交易次数则分别为334、268、437、274条,成交金额分别为86.19亿元、120.76亿元、155.33亿元、83.25亿元。从数据看,在大盘出现明显上涨时,机构有所惜售,通过大宗交易成交金额明显下降;而当市场开始趋弱或出现明显下跌时,机构交易情况明显有所活跃。而从这半年来大宗交易对象对价看,当股市好转时,交易出现折价现象明显偏少,有时甚至出现溢价交易,如今年3月中国太保(601601)和一汽轿车(000800)就分别溢价9.55%和10%进行了交易;而当市场趋弱或出现大幅下跌时,折价现象就明显上升,多只个股交易折价已超过10%,如今年6月份长信科技(300088)大宗交易就折价了14.99%。
对于大宗交易对个股具体影响,长期跟踪大宗交易信息西部证券投资顾问刘浪认为:“大宗交易对个股涨跌有着一定影响,大宗交易一般发生在个股股价底部或顶部区域,原因是主力调仓结果。”同时,他还认为“从今年抛售情况来看,新股和次新股抛压占比较大,这说明当前上市公司资金面很紧张,通过大宗交易减持来盘活资金。而那些出现多次折价高达10%以上交易现象个股,肯定很缺钱。”
频繁大宗交易皆因“缺钱”所致
从大宗交易平台设置初衷看,管理层本意就是避免大额交易对二级市场带来冲击,而明确规定个人转让限售股所得将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适用20%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目就是给“大小非”加一个“紧箍咒”,让其不可随意减持。但从目前交易情况看,这个“紧箍咒”未能达到给“大小非”减持热情降温目。
为应对地方债务清理,国有股东跃上榜单 在近期大宗交易名单中,地方国资委 控股华新水泥(600801)、风华高科(000636)、百利电气(600468)、自仪股份(600848)等纷纷上榜。华新水泥6月22日公告称:“股东华新集团减持所得资金主要用于黄石市保障房建设”。统计显示,华新水泥自5月25日~6月21日,合计减持了3522.20万股,涉及资金高达7.7亿元。据相关市场人士透露:“地方国资通过减持部分国企上市公司股权,目是为应付地方债务清理中出现紧急情况。”
极低持股成本造就大宗交易折价创新高 从涉及大宗交易1999条记录来看,折价记录就占有1779条,有88%公司属于折价出售,如长信科技、宁波GQY(300076)、东晶电子(002199)、朗科科技(300042)、大连热电(600719)折价率创出大宗交易平台设立以来新高,达到了18%以上。如此大折价,反过来也说明股权转让方极低持股成本,只要存有盈利空间,在股市不明朗背景下通过加大折价情况来吸引买家,快速甩卖掉股权。宁波GQY证券事务代表贺琳就对公司股权被折价18.18%进行交易现象解释为:“原第三大股东王立明属于战略投资者,对资金需求非常强烈。目前已经将持有800万股全部抛售完毕,虽然折价抛售,但自2006年起持股至今已经获益了80%~90%。”
低位股权转让达到变相避税目
通过大宗交易改变原始股性质达到避税目,这是多家上市公司近期积极进行交易目之一,如东软集团(600718)、广发证券(000776)就是比较典型案例。
东软集团原第二大股东成都慧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清算至137名自然人名下,涉及股份21080.76万股,从5月5日~5月30日,东软集团在上交所大宗交易平台频频现身,96笔交易买、卖方均来自申银万国上海周浦营业部和申银万国深圳红荔西路营业部;广发证券也有多笔大宗交易买方和卖方都来自广发证券营业部。对于上述现象,有市场人士分析后认为,这样做目不排除股东通过低位完成限售股转让减少交税目,在股价相对较低时候,交纳非常少税金后通过左手倒右手方式将股权性质由原始股变成了非原始股,而实际上股权控制人却未发生改变,在市场好转后以非原始股身份再高位套现。
相关财富 |
新闻头条 |
推荐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