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高估值板块开始“降温”
资金蜂拥出逃反弹热点或仅昙花一现
政策转向定调市场走向难见“合音”
政策明朗吹响反弹冲锋号
政策温和转向A股触底反弹可期
股市或以弱震荡应对政策转向
高估值板块开始“降温”
上周沪深股市整体呈现宽幅震荡整理格局,伴随货币政策紧缩预期逐渐明朗,市场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其中表现最为突出是,近期持续活跃医药生物、餐饮旅游、电子元器件等整体估值较高板块,以及部分不具业绩支撑题材股,开始陷入调整状态。
从风格板块来看,上周市场主要表现为“三高”类股票强势不再。统计显示,虽然上周所有申万风格指数均出现下跌,但部分估值低、股价低股票表现明显抗跌,如低市盈率指数、低价股指数以及低市净率指数跌幅均未超过1%,分别为0.37%、0.46%与0.89%;与之相对应是,“三高”板块普遍深幅回调,高市盈率指数、高市净率指数以及高价股指数上周分别下跌2.25%、2.06%与1.57%。
其实,风格指数走势特征在行业板块中也得到了体现。统计显示,上周采掘、房地产指数逆势逞强,分别上涨0.44%与0.15%,而金融服务指数也仅小幅下跌了0.23%,上述行业整体估值都处于市场低端;而跌幅较大行业则为医药生物、餐饮旅游、电子元器件,具体跌幅为4.62%、3.53%以及3.42%,这些行业也是典型高估值行业。
分析人士指出,估值扩张直接动力在于充裕流动性,在目前货币政策紧缩态势逐渐明朗背景下,A股估值将显著承压。虽然在权重股估值普遍较低背景下,目前市场整体估值已经很难有继续大幅下行空间,但前期在结构性行情中风生水起各类股票,却可能面临“还账”风险。
资金蜂拥出逃 反弹热点或仅昙花一现
上周主力资金表现极为谨慎,市场延续前期窄幅震荡缩量格局。有分析人士指出,主力谨慎和市场萎靡,主要来自于对即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担忧,可以预计在政策风险最终确定之前,市场还将延续当前格局。
主力资金加速出逃
近两周沪深股市持续缩量调整,日均成交量仅为前期鼎盛时期一半,沪指全周成交6586.08亿元,深市成交量为5964.80亿元,两市日均成交额已经降至2500亿水平左右。
根据财富中国《快赢》(QUICKWIN)分类账户统计,上周沪市主力成交5112.05亿元,其中流入金额2498.47亿元,流出2613.57亿元,净流出资金115.10亿元;而散户成交1457.67亿元,其中流入金额734.37亿元,流出723.30亿元,净流入资金11.08亿元。深市主力成交金额为2495.13亿元,其中流入1220.69亿元,流出1274.43亿元,净流出资金53.74亿元;散户成交总额为3462.15亿元,其中流入1705.94亿元、流出1756.21亿元,净流出资金50.27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在11月份先行数据符合市场预期、而美元又有走弱迹象背景下,当前市场焦点实际上已经转回了政策面。从不断缩减成交量和窄幅震荡市场格局来看,当前主力资金大多保持观望态度,以等待市场政策风向进一步确定。预计在中央经济会议结束之前,当前市场这种缩量窄幅震荡格局仍有可能继续维系下去。
资源股反弹“有气无力”
在市场呈现出窄幅缩量震荡情况下,板块资金流向也随之出现变化。从行业板块资金流向来看,据财富中国《快赢》(QUICKWIN)数据显示,上周主力资金净流入行业板块仅有其它、有色金属和银行类,分别净流入资金6.72亿元、6.62亿元和0.58亿元;上周主力资金净流出较多行业板块有医药、化工化纤、煤炭石油、汽车类和工程建筑,分别净流出资金32.36亿元、31.42亿元、17.62亿元、15.75亿元和12.22亿元。从概念板块资金流向来看,上周主力资金净流入较多仅有新材料概念股,净流入8.51亿元;资金净流出较多是基金重仓、定向增发、参股金融、低价股和股权激励概念股,分别净流出76.24亿元、47.38亿元、37.51亿元、34.37亿元和30.86亿元。
上周主力资金净流入板块极少,且净流入资金量都不大,这显示出在当前窄幅震荡市场格局下,主力资金心态极为保守。这一方面是为了等待政策风向最终确定,另一方面,在美元走软背景下,以有色金属为代表资源类板块反弹乏力,也足以表明当前资金做多热情十分缺乏。
政策转向定调 市场走向难见“合音”
从12月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政策信号来看,明年货币政策将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虽然此前A股市场已出现了一波快速调整,但对于目前市场已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货币政策转变,当前不同研究机构分歧依然较大。多数研究机构均认为,在货币政策转向稳健背景下,循着“十二五”规划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脉络,A股市场个股机会依然会层出不穷。
“适度宽松”转向稳健
银河证券认为,12月3日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表明我国货币信贷政策正从“适度宽松”向“回归常态”悄然转变,控制流动性与抑制通胀将成为决策层核心任务之一。而11月经济数据即将公布,从目前情况来看,11月CPI数据创新高可能性较大,宏观政策仍然面临一定不确定性,故基本面暂时看不到实质性利多因素。
财通证券指出,明年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表明政策重点已转为抵御通胀。在“反通胀”成为第一要务后,明年政策组合可能调整为“防通胀、调结构、稳增长”。虽然目前低估值蓝筹股下跌空间有限,但货币政策收紧及地产调控政策滞后影响,可能对明年上半年经济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目前市场预期只反映了政策由松转紧这一层面,而对经济负面影响预期尚未充分反映。以公募基金为代表机构投资者目前总体仓位仍处在九成左右高位,年底前信贷资金压力将显著增大,短期资金层面偏紧局面难有显著改善,这或预示着市场调整可能还未到位。
新时代证券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A市场保持弱势震荡,以等待12月份即将密集出台各项政策。目前市场普遍预测11月份CPI可能继续走高,通胀加剧可能引发央行年内再次加息,从而造成近期市场持续弱势调整。
不过,有市场人士则表达了不同观点,其认为政策基调和调控目标逐步趋于明朗,或许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此前困扰市场最主要因素是:政府对控制通胀到底将采取怎样紧缩措施,以及究竟会紧缩到什么程度。市场对这些问题预期比较混乱,在政府没有给出清晰信号前,A股市场承受了较大压力。而货币政策基调明朗,或许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前市场过度恐慌。
个股机会或层出不穷
在货币政策基调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背景下,国泰君安证券指出,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转变预期,造成了近期市场波动。通过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市场估值三因素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变化和市场估值水平,共同决定了未来一年市场表现。如果明年货币政策将如市场预期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则与2000年年底类似:货币政策转紧,财政政策不变。但考虑到目前A股市场估值比当年便宜很多,两相权衡,明年A股市场走平概率较大。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短期市场影响来看,近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大盘表现强势概率较大;特别是会议前一周,自06年来大盘期间均得以获得正收益。
中投证券认为,从07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在月份A股市场表现来看,行业特征并不明显,而风格特征则十分明显,高市盈率、亏损指数与活跃指数涨幅往往居前。这说明此期间绩优权重蓝筹股往往表现较为低迷,而题材炒作与小盘股则相对活跃。今年12月份资源资产类与大盘蓝筹类股票可能仍没有趋势性机会,但出现系统性下跌概率也较小。建议投资者沿着“十二五”规划指明方向,挖掘节能减排、物联网等技术创新、清洁能源、新疆西藏等西部开发等结构性热点。
短期来看,银河证券认为,上周A股市场分化明显,热点较为凌乱,大盘短线陷入涨升两难格局,后市上证综指有望在2750点-2950点保持箱形震荡。当前市场仍处于消化紧缩预期过程之中,呈现明显多空拉锯。经过连续调整后,蓝筹股估值优势将对大盘走稳形成支撑。大盘目前点位继续过度看空并不可取,可关注2800点一带支撑力度及量能变化。后市热点有望围绕政策展开,建议逢低关注新兴产业、医药、消费等板块以及业绩高增长、有高送转预期个股。
政策明朗吹响反弹冲锋号
本周沪深两市大盘继续震荡下跌,在货币紧缩利空预期下,周初沪指出现恐慌性下跌并创出近期调整新低,随后股指围绕60日均线展开震荡,政策不确定因素严重制约了大盘运行空间。不过,上周五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确定政策主基调,令短期压制市场利空因素暂缓,市场技术性反弹行情或由此展开。
首先,此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方向调整出现分化,有助于管理层灵活调控经济运行趋势。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经济增长结构转型期,未来经济增长动力将取决于本次结构调整预期和节奏,现阶段我国经济运行平稳,未出现增长过热迹象,实行过快收紧货币政策将制约经济增长空间和加大实体经济经营成本,从而最终影响整个实体经济增速。而此次货币政策虽出现收紧信号,但稳健货币政策在央行调整政策选择中仍属中性,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表现,其对经济运行趋势影响不大,由此判断,与2010年政策作用相比,2011年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目标下,财政政策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并在支持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其次,在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前提下,稳健货币政策对货币调控工具选择将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从调控工具选择来看,央行更倾向于量化货币政策,即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方面可以有效回收流动性,对冲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另一方面又可以最大化地缓解经济增速出现下滑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若将2011年通胀目标上调至4%以上,则意味着政府对通胀压力容忍度提高,在此背景下,央行或仍以量化货币政策工具为首选,虽然加息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之一仍有出台可能,但加息频率和周期均可能会低于市场预期,从而降低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调控预期,进而对市场中期形成利好支持。
就政策定调对市场影响来看,市场经过近期持续下跌后,已经反映了货币政策收紧最坏预期。随着明年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明确,前期市场利空预期将面临短期修正,股指运行趋势将重新回到基本面占主导地位运行格局中:目前因国际流动性泛滥而带来通胀压力所导致资产价格上涨和围绕“十二五规划”所带来新兴产业投资方向依然明确。技术面上,周初破位下跌有望成为本次调整行情最后一跌,且成交量持续萎缩也意味着短期杀跌动能衰竭,大盘短期空间调整已进入到尾声阶段,技术指标底背离状态预示着市场正处于震荡筑底阶段,沪指短期技术压力主要来自于60日均线和年线,一旦突破该压力区,大盘有望迎来强劲技术反弹,预计市场回补缺口后将重新收复60日均线和年线。
操作策略上,大盘短期空间调整已经进入到尾声阶段,政策利空预期修正将推动股指出现技术反弹,建议投资者在市场风险集中释放后可逐步加大仓位配置。在抗通胀因素支持下,超跌有色、煤炭板块应是逢低建仓首选,新兴产业类品种仍将是市场中长期上涨主流品种。
政策温和转向 A股触底反弹可期
上周虽有国内11月PMI数据连续第四个月回升、主要农产品(000061)价格涨幅缩小、外围股市表现强劲等诸多有利因素支撑,但在政策紧缩预期渐浓背景下A股市场继续呈现弱势震荡走势,市场成交连续第三周萎缩。我们认为,随着市场连续缩量调整,且诱发本轮调整因素逐渐淡化,A股市场阶段性底部已基本探明,后市触底反弹可期。
三大利空因素逐渐淡化
继10月份强势上涨之后,在通胀压力迅速升温、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加强,以及美元指数连续强势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A股市场自11月中旬便开始出现了连续大幅调整。伴随着调整深入,诱发本轮调整诸因素已悄然发生变化,利空效应正逐渐褪去,市场阶段性底部基本探明。
一是货币政策转向“靴子”落地。中央政治局上周五召开会议明确指出,明年货币政策由此前“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事实上,今年以来央行先后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并在时隔三年后重启加息,微调大幕早已在潜移默化中开启。这种转向相对温和,基本符合市场此前预期,最终将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加持续健康发展,亦将对资本市场产生正面影响。
二是通胀压力逐步缓解。10月份CPI超预期上涨,引发了管理层高度重视,占CPI比重较大农产品价格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在“国16条”等一系列“组合拳”引导下,11月份以来主要食用农产品价格涨幅呈缩小态势,其中,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已连续两周回落。尽管目前市场预期11月份CPI涨幅或刷新两年来新高,但超过5%概率不大。
三是美元指数升势受阻。上周美元指数自创出81.44高点后大幅回落,仅上周五单日跌幅就超1%。因公布11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远远低于经济学家普遍预期,同时美国整体失业率意外上升至今年4月份以来最高水平,令投资者对美联储启动又一次量化宽松政策预期升温,上周五美元指数重回80整数关口下方,有向下考验今年6月份以来下降通道上轨支撑可能性。而商品指数(CRB)上周则大涨超过5%,这或对国内连续萎靡不振资源股形成正面刺激。
阶段性企稳反弹值得期待
自11月中下旬市场连续调整以来,沪指最大调整幅度超过13%,期间未见明显反弹,政策紧缩预期风险得到一定释放。从上周盘面来看,恒生AH溢价指数逼近10月份低点,具有估值优势权重板块表现了良好抗跌性;同时,市场调整时伴随量能快速萎缩,技术性反弹动能不断集聚,且12月份有50余只新基金处于建仓期或发行期,这也将给二级市场带来千亿元增量资金,在上述背景下市场确认支撑后有望触底反弹。
不过,虽然明年货币政策转为稳健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尚未召开,明年信贷具体规模以及通胀目标等仍悬而未决。同时,11月新增信贷以及CPI等宏观数据即将公布,在11月PMI数据连续四个月回升、公开市场央票连续地量发行等背景之下,年内再度加息时间窗口或将打开,投资者忧虑“靴子”仍未完全落地。此外,2900点上方还隐藏着巨大套牢盘,这些均将为市场上行增添阻力,亦将加剧市场震荡幅度,反弹之路并不平坦。
操作上,建议关注市场结构性投资机会,主动型投资者可逢低关注政策刺激大消费、高科技以及节能环保等领域中高成长龙头以及低估值个股,但要把握好节奏,注意高抛低吸。
股市或以弱震荡应对政策转向
近期大盘走势疲弱,虽然以道琼斯指数为代表成熟股市均出现较大反弹,且美元指数冲高回落,但均未能引发A股市场强劲反弹,反而屡屡高开低走,弱市特征明显。笔者认为,引发A股弱势调整根本原因仍然来自于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转变为稳健货币政策,在具体执行层面,已经进入到紧缩周期。在此背景下,股市只能以弱市震荡应对政策转向,短期市场难有较大起色。从短期走势看,股指将在2800-2900点之间运行;不过,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如果物价调控政策能够见效显著,市场或会产生像样反弹。
首先,货币政策转向虽有预期,但是实际消化时间仍有可能延长。12月3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国内经济进一步企稳回升,同时外部流动性泛滥、国内通胀预期居高不下,货币政策已经需要回归常态。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经济(GDP)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而最新公布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11月PMI达55.2%,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已连续第四个月出现上涨。与此同时,随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开启,全球流动性泛滥,输入性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4.4%,创出25个月来新高。目前市场普遍预测11月份CPI指数将继续上行,12月份才有可能出现一定幅度回落。由此可见,控通胀重要性已经显著高于保增长,因此货币政策必须实时转向。
从市场预期来看,大盘之所以出现快速下跌,其内在深层次原因就是货币政策变化。伴随着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加息周期开始,流动性充裕这一推动市场上涨重要因素正在发生改变,加上人民币升值短期预期弱化,导致投资者信心动摇,股市只能以快速下跌应对。从消化货币政策变化时间点看,主要有两个重要标志。第一个标志是本周即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果最新货币政策正式宣布,将会消除不确定因素,意味着其对市场短期影响已经暂告一段落。第二个标志是CPI指数能够出现回落,目前市场预期11月份CPI仍然继续走高,但是如果近期持续价格行政管制措施生效,12月份CPI指数出现显著回落,也就意味着调控压力有所放缓,市场真正回升时机成熟。由此可见,真正消化货币政策调整引发调整压力不仅需要利空出尽,还需要通胀压力有效缓解,因此调整时间可能要进一步延长至年底。
另外,从市场自身运行特征来看,热点青黄不接,无论是权重股还是题材股均无明显投资机会。上周市场虽然盘中出现跳水,但是最终仍然守住了2800点整数关口,权重股抗跌功不可没。经过连续调整,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基本回到了2400点一线位置,继续向下可能性非常小。但是权重股板块上涨难度非常之大,中石油、工行两次脉冲式上涨不仅没有完成风格转换,反而招致空方大举反扑,大盘出现暴跌。相反,下游消费品行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由于持续上涨时间较长,出现了一定审美疲劳。如果没有新促发因素,短期内也很难再创新高。据此判断,近期市场很难出现激发市场人气热点板块,盘整、拉锯可能是市场运行主要特征,同时指数上下空间均较为有限,核心区间为2800-2900点。
在操作策略上,不作为可能就是最好作为。由于大盘蓝筹股持续上涨可能性不大,且题材股板块调整并不充分,市场短期没有较为明显投资机会,因此投资者可以趁机调整心态,耐心等待。目前最需要做功课就是仔细、深入研读十二五规划,积极研究行业以及个股成长性,寻找能够持续、稳定增长上市公司,为明年投资做好冬播工作。投资者所需关注行业仍然以大消费、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物联网等主题为主。
相关财富 |
新闻头条 |
推荐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