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冶贵州紫望高速公路三分部“领头雁”杨可增
“面对安全隐患的卧山虎、质量难题的拦路虎、便道天险的下山虎和成本漏洞的饥饿虎这四只猛虎,紫望高速公路项目的干部职工临危不惧,都是英勇无畏的打虎英雄。特别是三分部项目经理杨可增同志,事事冲在前面,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施工掌子面……”这是中冶贵州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执祥对杨可增和贵州省紫望高速公路建设者们的由衷褒奖。
杨可增(左一)介绍T梁张拉情况
的确,在杨可增临危受命成为中冶贵州紫望高速公路三分部“领头雁”以来的500多个日夜里,一直领路先飞,破难涉险,实干巧干,带领项目部全体员工逐步形成了头雁领飞、群雁齐追的壮美景象。
豁出去的拼命经理
在杨可增25年的筑路历程中,承受压力最大、面对困难最多、工作风险最高的当属在紫望高速三分部指挥的这场比智慧、比胆识、比耐力的攻坚战了。进度严重滞后,人员情绪低落,队伍极不稳定,外部环境复杂……正是在内忧外患集中爆发的时刻,杨可增挑起了三分部项目经理的重担。
杨可增(左)在现场探讨便道修筑方案
面对从未遇到过的困难,面对从未经历过的考验,面对项目部40多名干部职工期待和疑惑的眼神,他没有铿锵的豪言壮语,没有如虹的动员演讲,也没有新官上任的三把火。
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坚决向“问题队伍”亮剑,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清退施工标准低、质量不达标、多次拒不整改的施工队。
清退不合格劳务队谈何容易!施工队提出不切实际的退场赔偿要求,聚众阻工闹事,并多次给杨可增发送恐吓信息:“达不到我的条件,要你的脑袋……”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威胁,杨可增总是坚定的回应“命在这,你来取吧!”恐吓威胁无果后,施工队又摆起了“鸿门宴”,要求杨可增只身一人前去谈判,项目部人员坚决不同意他单枪匹马去冒险,杨可增却平静的说:“邪不压正,没有什么可怕的,就是龙潭虎穴也要去……”施工队在谈判中蛮不讲理,并试图通过武力逼迫杨可增当场签字按手印,答应他们的无理条件。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危险时刻,杨可增临危不惧,镇静的讲道:“我不会出卖企业的利益,也不会突破做人的底线,合理的都可以谈,不合理的你们就是要了我的命,也不可能多拿走一分钱!”
再难的事难不倒坚强的意志,再大的事大不过企业的利益。最终杨可增带领项目团队靠担当和正义,靠豁出去的拼命精神啃下了一个个最难啃的“硬骨头”,不仅守住了企业利益,督促被清退的队伍完成了任务,而且将每支队伍的退场费控制在了实际产生费用范围之内。无声胜有声,员工们从杨可增身上一下子看到了希望,树起了信心。
带头干的冲锋队长
面对11.2公里管理内的2座隧道、12座大桥及大量土石方开挖回填等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杨可增首选吃透“施工图”,弄清“任务书”,做好“路文章”。通往大坪隧道出口的3.7公里便道沿线山高谷深、坡陡弯多,雨天道路湿滑交通瘫痪,材料运输困难像一座大山横亘在杨可增面前,翻越这座大山,必须开辟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他深入现场调查分析,果断提出整修这条最险、最难、最关键的“咽喉通道”。投入3000多方片石硬化加固路面,开挖排水沟、修建挡土埂、增设排水涵,硬生生把原来晴天常断、雨天必停的天险便道,修成了风雨无阻的材料运输“生命线”。
紫望高速全线示范工程——大屏隧道出口
他最担心的是下雨,雨天便道能不能安全畅通、隧道会不会发生涌泥、项目驻地周围山体地质有没有变化……
一项项安全隐患都牵动着他最敏感的神经。每逢下雨,打电话、发信息、跑现场就成了杨可增的“必修课”,确保每名现场技术员都提醒到,每个关键点都监控到,做到提前预警与过程监督同步推进。2018年3月26日晚,因农用车故障造成地方道路瘫痪,最快3天后大型车辆才能通行,杨可增一听就急了:“明天有大雨,必须连夜抢通道路”!在故障车辆动不得移不得,外侧是悬崖、内侧是大山的情况下,他组织设备人员连夜鏖战7个小时,把大山挖进去2米多,才保证了材料运输车在下雨前达到了工地。2018年3月30日,连日强降雨造成三分部驻地一侧山体护坡出现险情,在大家手足无措的危机关头,杨可增果断制定方案快速做好布置后,扛起大锤拿起铁锹一干就是3个多小时,筑起了项目驻地的安全防线。
自从大坪隧道施工出现溶洞涌泥以来,隧道溶洞便成了杨可增最关注的焦点,每次下雨都要打电话提醒询问,每天早上都要到掌子面仔细察看,夜里只有去看上一眼才能睡的着觉。正是因为他平时细心入微的关注和经验的积累,在生死时速的惊险时刻才得以虎口脱险。2017年12月23日大坪隧道施工中出现溶洞,杨可增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立即命令正在台车上拍照的现场技术员赵洪瑞赶快下来,赵洪瑞急匆匆的刚下到地面,溶洞里就传出火车般的声音,当赵洪瑞还在惊恐不知所措时,杨可增迅速拉了他一把,一起朝洞外奔跑。仅仅5秒钟后,1万多立方的淤泥喷涌而出,把4吨多重的台车推出10米多远,淤泥涌出200多米。杨可增的眼角被飞溅的石子打伤,距离眼珠差之毫厘,脚踝被滚落的石头砸伤。赵洪瑞每次说起那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总是重复道:“杨经理救过我一命”。
“经历了这么多危险,连命都差点丢了,你不怕吗?”
“怕,但干项目与打仗一样,上了战场就不能再怕了,只有豁出去拼命向前冲,才能打胜仗……”
言毕,杨可增坦然地笑了,笑的很放松、很平静……
难不住的筑路专家
“出场”就要出色,“出手”就是高手。承担着三分部12座大桥1255片T梁生产任务的制梁场原建场方案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增加临时征地。但是,增加征地不仅会大幅提高成本,而且当地村民守土如金,征地异常困难。杨可增作为有着20多年施工经验的专家,带头详分析图纸、现场勘查、科学演算,拿出了将梁场选址由路基挖方段改为填方段,并科学定位在路基标高以下6米的位置,此处不仅场地宽度满足需要,而且靠近拌合站、河流,用水用电方便。最终,该梁场不仅成为了紫望高速公路全线最标准的“花园式”梁场,而且预制了全线首片T梁,完成了全线第一片T梁架设。
“花园式”T梁场
大坪隧道因受溶洞涌泥复杂地质影响,进度滞后于计划工期,杨可增为了优化工序衔接,守在现场连续盯守隧道施工3个循环,最终将原来一个循环16个小时缩短为13个小时,隧道施工进度由原来的90米/月提升为125米/月。在他的带动下,大坪隧道不仅满足了工期的要求,而且成为了全线标准化施工的典范,中冶贵州公司先后3次在这里举行现场观摩会,推广交流经验。“不怕进度慢,就怕质量有隐患,进度可以抢回来,质量隐患是永远的隐患。”杨可增带领项目部把这种理念变成了实践,变成了荣誉,也变成了最珍贵的企业诚信。有一次夜间巡查,他发现挡墙基础二层浇筑加入片石有泥土带入,片石含量超标,立即责令挖掉了12米防护墙的混凝土。现场技术员很不理解,认为把超出的片石捡出来,清理出泥土可以继续施工,说他是小题大做!杨可增耐心的解释:“大半夜的这样折腾确实不近人情,如果今天迁就了,明天标准就会更低,今天挖的是质量意识和责任良心!”
在紫望高速公路全线首座涵洞施工中,因地方既有道路堵塞,混凝土历时3个多小时才到现场,影响了涵洞外观质量,虽然涵洞内在质量满足要求,但是为了引以为戒,杨可增不怕暴露“家丑”,主动承担责任,大张旗鼓的炸掉了涵洞。
“多为企业创荣誉,不向公司交困难。”带着这种朴实的追求,杨可增带领项目团队一路风雨,一路凯歌,一串硕果……2017年度“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中冶贵州公司2017年度劳动竞赛综合评比第一名、“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紫望高速公路全线2017年度施工标准化第一名、平安高速第一名等近二十项先进荣誉,也许是对杨可增这位“冲锋队长”、“筑路专家”艰辛付出的最美记载。
暖人心的铁面书记
作为一个艰巨繁杂项目的管家人和党组织书记,仅仅有管理才能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能以正气服人、用关爱聚力。在这点,杨可增无疑做到了最好,在整个项目部,不管是老同志,还是新学员,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员工,都对他衷心佩服,大家常常会说:“我们被杨经理的人格魅力打动了……”
杨可增(右)带头修筑驻地防护边坡
新时代的“领头雁”最重要的是“自身正”“自身净”。杨可增正是凭借着骨子里对企业激情澎湃的忠诚,以实际行动捍卫了正气,维护了企业利益。到任初期,有一名地材供应商给他送上了一份“见面礼”,一个塞有1万元现金的保温杯,他当场拒收,并因材料价格偏高,终止了与该供应商的合同。2017年春节,一位砂子供应商趁杨可增没注意,在他办公室放下2盒茶叶就走了,杨可增按惯例把茶叶交给办公室处理,办公室人员发现茶叶中有5万元现金,最终通过察看监控把钱退回,对砂子供应价格进行调整,每方降低8元,总计节约100万元左右。
杨可增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让大家做的,我一定首先做到。”2017年全年他只因孩子转学回家了5天,2018年春节期间父亲因脑供血不足常常出现头晕症状,他陪父亲到医院检查,办好住院手续后急急匆匆的返回了工地,只能把患病住院的父亲托付给妻子照顾,他却带领项目团队一头扎进施工现场组织开展复工大排查。
杨可增生就一幅黑黑的铁面孔,但在工作和生活中对项目部员工却关爱有加。他到三分部之初做的三件事使大家感悟很深,第一件事是抓食堂,亲自调整菜谱,组织办起了烧烤“盛宴”,亲手为每个人分配烤肉;第二件事是配药箱,配了19种常用药品;第三件事是送温暖,为每人增加一床纯正的棉花被,为每名现场人员配发军大衣,给夜间现场值班人员配足食品……
别看杨可增长得粗壮,心却很细。两年里,每当有供应材料的运输车辆堵在路上,他都安排人给司机去送饭,在2017年的冻雨期间,他专门安排人员到30多公里之外给司机送饭,还特意提醒让弄清司机的民族种类,为少数民族司机提供专用饭食,充分尊重民族风俗。
2017年,贵州省全年雨天达158天,其中紫望高速项目遭遇了几十年不遇持续强降,连续27天的降雨,致使便道损坏、边坡塌方、桥位及场站被淹,施工全线食品物资供应紧张,杨可增经常在齐腰的洪水中检查现场灾情,并连续为被困的农民工送去救援物品,与全体参建者一起在洪水中坚挺。
人本没有习惯,一种事做的多了便成了习惯。杨可增每晚都要去工地查看一圈,不然就睡不着觉,于是大家说“查夜”是他的习惯;无论上级安排什么任务,他都是一口答应,当六分部纳羊大桥人员不足时,他立即抽调精兵强将前去支援,有人劝他推辞掉,他却说这么多年服从命令习惯了;时下,如果大家再看到杨可增抬石头、爬陡坡、抡铁锹……都不会再感到惊奇,因为大家早就看习惯了;贵州省贵安新区“优秀共产党员”、中冶贵州公司“劳动模范”“劳动竞赛优秀组织者”“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贵州紫望高速公路项目公司“优秀项目经理”,当杨可增捧回一个个火红的荣誉证书时,大家都会习惯的说:“这是他最应该得的……”
“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作者:中冶贵州公司申照生)
(免责声明:中国青年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编辑:administrators
所载文章如有错误和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信息纠错:QQ:162554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