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志愿者精神已经为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种文化所广泛认同,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和追求。“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倡导发挥家庭力量在志愿服务中的作用,是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欧美国家,参与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高尚的责任,甚至是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通过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共同鼓励,可以更好的营造志愿服务氛围,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生活化。
起航:“小手拉大手”
西城区家庭志愿服务的发展源于相关政策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2009年,全国妇联下发《关于深入推进家庭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大力推进家庭志愿服务工作,以家庭志愿服务促进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小手拉大手”,营造人人代言志愿服务、处处彰显志愿形象、时时宣传志愿理念的浓厚氛围。2014年,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开始试点开展“志愿家庭”行动计划,通过小手拉大手、发放志愿户口簿等形式,动员市民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志愿服务。2015年,第22个国际家庭日当天,由首都文明办、北京团市委、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丰台区委区政府主办的“邻里守望促和谐,志愿家庭助梦圆”国际家庭日主题活动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举行。会上正式启动“志愿家庭”行动计划。2016年4月21日,西城区通过了《关于西城区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倡导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重点推动“邻里守望·志愿家庭”计划,形成并推广“志愿家庭”西城模式,使每个中小学生成为“志愿家庭”的小户主,带动更多家庭参与志愿服务,形成示范效应,扩大社会影响力。
模式:“家庭+社区”
北京市西城区在“志愿家庭”的探索实践中,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模式。“志愿家庭”在西城区的发展模式和全市其他区县不同,是由中小学生的家长自发通过家委会招募志愿者,在社会层面广泛联系志愿服务项目。一方面,他们把学校家委会作为拓展志愿服务资源的重要平台,发挥家委会在信息交流、资源对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动员孩子和父母“小手拉大手”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西城区学校家委会拥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力,由中小学生的家长自发通过家委会招募志愿者,并在社会层面广泛联系志愿服务项目。另一方面,团区委、区志愿者联合会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将“志愿家庭”引入社区,让志愿服务真正“接了地气”!
以西城区陶然亭街道志愿家庭服务项目为例,该“志愿家庭”项目通过践行“六德”教育理念,推广“爱心和礼让”的高尚精神,招募社区青少年志愿者,在孩子上学日利用周末时间开展社区老人结对帮扶、“等灯”文明交通志愿引导、背街小巷环境治理、共享单车摆放集中等行动;利用暑期开展公益义卖、困难儿童一助一帮扶活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博物馆志愿引导等服务。让志愿家庭带动其他家庭积极参与活动,从而在实践中提升志愿者能力,同时提升青少年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青少年们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拉近青少年和父母的距离。通过志愿家庭和亲子家庭等多方的参与和互动,提升社区家庭志愿者的能力,推动地区志愿服务的发展,同时构建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
动员:“家庭+社会组织”
为促进“志愿家庭”更好的发展,西城团区委、区志联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孵化青少年志愿服务组织。西城团区委、区志联扶持青少年志愿服务组织成为专业社会组织,为其提供活动场地、项目支持、物资保障、人才培训、管理咨询、项目推介、资源对接等专项服务,扶植志愿服务组织持续良性发展。
在西城区扶植的青少年志愿服务组织中,最有代表性的组织当属心飞扬青少年志愿服务中心。2014年8月26日,心飞扬青少年志愿者联盟在志愿北京上注册成立,2015年8月27日,西城区心飞扬青少年志愿服务中心在西城区民政局注册成功。心飞扬由一个民间自发组建的志愿者团队,仅仅是不到两年的时间,便发展成青少年社会工作组织,加入北京青少年社会工作协会。迄今为止,团队已由两个全职妈妈家庭,发展到今天的3723名注册志愿者,汇聚了来自全市9个城区的一百多所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为家庭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志愿者。
平台:“互联网+志愿服务”
在2015年第22个国际家庭日,“志愿北京”网络平台正式开通“志愿家庭”注册系统,实名注册志愿者可在线申请开通“志愿家庭”功能,申请成为户主,通过上传志愿家庭成员合影照片进行认证。志愿家庭成员均可在线发起志愿服务活动,记录家庭志愿服务时间,并参加星级志愿家庭评选。西城区充分依托“志愿北京”网络平台,倡导学生以家庭为单位注册志愿家庭,鼓励中小学生担任“小户主”,邀请父母、亲戚、同学、朋友成为“志愿家庭”成员,带领“志愿家庭”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庭参与志愿服务。完善“志愿家庭”注册系统,推进注册工作,为“志愿家庭”项目发布、对接、计时等工作提供支持,实现志愿者个人计时与家庭计时同步。截至2017年底,西城区“志愿家庭”共有注册志愿者17142人,长期开展志愿服务项目21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长168742小时。
2018年4月,由西城团区委“青桥计划”项目支持的陶然亭街道“信陪伴·悦成长”志愿家庭服务项目启动会在米市社区举办。该项目依托陶然亭街道微信公众平台建立陶然亭街道微社区,实现项目活动的线上发布、招募、报名、统计、打卡及活动后的分享、讨论等功能。在为老服务过程中鼓励志愿家庭自发每月对其帮扶的空巢老人进行探望、走访,并进行线上打卡,营造爱老敬老的社区氛围,排解老人孤独寂寞感。除项目计划统一组织的背街小巷环境治理、共享单车摆放集中行动外,鼓励志愿家庭自发每月继续开展环境维护活动,并进行线上打卡,共同维护身边的社区环境。
志愿家庭,通过“小手拉大手”,形成了志愿服务在家庭内部的接力。传统志愿服务工作将志愿者视为单一个体,忽略了家庭力量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助推作用。西城区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发挥民间的推动力量,动员孩子和父母积极参与志愿服务,通过家庭志愿服务模式有效带动家庭成员参与志愿服务,形成良好的家风。在西城区不乏一个家庭祖孙三代接力参与志愿服务的典范,长辈热心公益,潜移默化地影响后辈也能够积极投入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在西城,越来越多的家庭行动起来,走出家门,走进社会,全家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将爱心不断传递。(免责声明:中国青年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编辑:administrators
所载文章如有错误和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信息纠错:QQ:162554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