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以“嗨”为主题的聚力传媒“创享2017战略发布会”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发布会上,苏宁传媒COO,聚力传媒总裁米昕现场分享了聚力传媒依托苏宁生态圈,在文创产业升级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对2017年的文化O2O落地工作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此次大会是聚力传媒继5月19日品牌战略升级之后的一次战略落地发布会,标志着聚力传媒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多元化发展道路,成功从互联网视频公司转型成为致力发展文化O2O的平台型公司。根据2017年度战略规划,聚力传媒将进一步在内容、用户、变现能力三个方面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构建起创意内容与用户消费的连接通路,在完成自身发展转型的同时,更将为整个产业提供全新的发展思路。
用户升级:从追求个性到发现共性,聚力首推“家庭+”概念
10月13日,苏宁控股对外发布用户数据,截止2016年,苏宁集团旗下六大产业服务人群已超过5亿。对于原本单纯从事互联网视频服务的PPTV聚力而言,在2013年被苏宁收购之后,如何消化这庞大的用户库是一个重大挑战。在过去三年中,这种挑战不仅来自庞大的用户基数,更来自非常大的用户年龄跨度:如何把以80后、90后为主力用户群体的互联网视频,被60后、70后的人熟悉并频繁使用?
米昕坦言:“如何整合苏宁集团这样一家庞大的商业集团资源,成为我们非常重要的课题。”
三年过去,聚力传媒已然在用户运营这门课上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调查发现,随着二胎开放,80,90后进入生育高峰,“家庭”正在取代“个体”成为使用各种网络服务的主体。在这次战略发布会上,米昕代表聚力传媒首次提出了“家庭+”的概念:过去,PPTV聚力所思考的是如何将离散的个体通过视频内容和衍生服务聚集起来;而现在的聚力传媒所思考的,是如何以文化创意产品作为粘合剂,将以家庭为核心的用户牢牢黏结起来。
场景渗透:线上线下同步吹响扩张号角
那么看似传统的互联网视频到底能为家庭用户做些什么呢?
从最直观的角度来看,用户首先从触媒交互方式的改变开始——一个人看视频仅需要单屏、小屏;而一个家庭接触视频的终端、场景都要更为丰富。
在终端方面,除了传统三端——移动端、PC端和大屏端,聚力传媒已推出自由品牌电视机PPTV电视和PPTV手机,成为互联网品牌颠覆传统制造产业的又一个经典案例。除了日常使用的设备,聚力传媒也借助苏宁集团和其子公司,打造出了一款VR设备,并已在市场上得到了积极的反响。
在交互场景方面,通过丰富的终端设备,聚力传媒深入每个家庭的娱乐、休闲生活。宏观上看,聚力传媒打破传统渠道,通过苏宁集团旗下300家苏宁广场,1600多个门店,以及5000多个服务站,让优质的视频内容能够全面覆盖中国的一、二线城市乃至四、五线乡村。苏宁院线、VR体验中心也在各大城市逐一落地,预计到2016年底,将有11家聚力影城和VR体验中心开幕。到2017年,将有50家大型的泛娱乐综合体,包括影城和一系列文化的衍生消费和体验综合体落成。正是有了上述庞大的线下体系的支撑,聚力传媒的文化O2O才有了落地的可能。
聚力传媒为家庭用户所做的,正是解决在多终端场景下,通过富有创意的文化内容和服务,满足每个家庭吃穿游购娱的需求,最终融入到传统经济中去。
变现考验:着重挑战IP运营能力,引领中国文化产业革命
要让视频能够成为经济体的一部分,就必须促使消费者完成从触屏到支付的闭环。在任何成熟的产业链中,变现都是评价商业模式优劣的重要标准。比如在西方,尤其是美国好莱坞,票房就是考量电影作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这样理解,变现能力是对文化作品或者对IP作品整个生命周期和整个商业运作成熟度的考验。
中国的文创产业迟早也会面临“变现”这一考验,现在这个时刻可能已经降临。除了传统的广告和会员业务,还有一种叫做“优质内容”的发酵剂。2015年起,热门IP运营就给各大视频网站带来不菲的收益。聚力传媒以敏感的嗅觉捕捉到了这一趋势,从2016年起就投入大量资源采购节目版权,在自制剧、自制综艺、海外体育版权等方面全面发力,力求以优质IP持续赢得用户青睐。
米昕表示:在PPTV聚力时代,视频网站之间的竞争是在于谁高价买到了独家版权。这种单纯取决于价格、依赖外部IP的竞争模式,造成了视屏网站之间拼“支出”不拼“收入”的恶性循环。相信随着IP打造和运营能力的提升,不只是聚力传媒,所有的线上视频服务供应商都会逐步适应这种商业模式,增强各自变现能力,让中国的互联网视频行业步入良性循环。
2016年是聚力传媒牛刀小试、夯实基础的一年。2017年,这位互联网视频巨头将全面发力,以开放、自信、分享的形象迎接来自市场、来自竞品、来自用户、来自自身的挑战。
相关财富 |
新闻头条 |
推荐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