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6年,从汶川到雅安,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人在突发性灾难面前的成长,看到的是中国企业社会公益行为的日益成熟”,5月12日汶川地震六周年纪念日当天,资深媒体评论员发布微博表示,回顾汶川地震,对比雅安地震,政府的应急机制、社会的援救措施以及民众的反应能力都在不断进步,尤其是中国企业的公益行为,更是日益接轨国际水平。雅安地震中,王老吉斥资3亿元建立的大型造血公益项目,让中国企业社会公益迈进了一大步。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民众对于企业的社会公益行为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期望。随着社会的进步,灾难的洗礼以及经验的累加,中国企业的公益行为变得更加主动、更加理性,而其带来的效益也更为显著,这不失为汶川地震过后的六年里,中国企业体现出的最大进步。
回望5.12,汶川地震作为中国地震史上不可遗忘的一个记忆,为人们留下了许多的悲伤与感动,更有着许多极具借鉴意义的救援故事和公益行动。汶川地震6周年之际,王老吉已通过微博、微信等多个平台,面向全国为地震科普博物馆征集5.12汶川地震救援照片、地震实物等珍贵资料。4月20日,雅安地震一周年当天,地震科普博物馆已在“王老吉大健康产业(雅安)生产基地封顶仪式”上正式启动。
此外,王老吉还与四川省部分高校、职业技术院校联合举行了人才就业基地授牌仪式,定向招募高校毕业生。长效公益、多赢公益、公益升级,王老吉在雅安地震中的一系列举动,显露出中国企业社会公益的三大进步。
(王老吉雅安生产基地封顶暨地震科普博物馆启动仪式)
“长效造血”转变传统公益模式——中国企业社会公益第一大进步
日前,深圳商报记者管亚东曾发布文章评论称,“我们应该为那些投资长效项目的公益行为以掌声”。管亚东表示,“或许财大气粗的企业或者基金会更倾向于选择最直接的花钱方法,即划款给当地政府,由他们去完成项目,然后剪彩合影留念,对捐赠人已是完美交代。但真正对灾区负责的,是那些俯下身去,真正在当地接触百姓,知道他们困难的人,给他们持续关怀的社会组织和人。”
汶川地震发生后,汶川地震共筹集了高达474亿的巨额捐款,达到近年来社会公益捐助的高峰。然而,当时却有网友戏称,地震后的汶川“穷的只剩下钱了”。该网友一语道破了中国企业传统的“输血”式公益模式的弊端。一时募集的大量善款,究竟会起到多大的作用?
时过5年,雅安发生7.0级大地震,再度掀起了捐助高峰,所有人都在紧张,雅安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汶川?可喜的是,中国企业并没有让国民失望。雅安地震发生后一周,王老吉公开宣布,将斥资3亿元在雅安建立生产基地,造血拉动灾后重建。
与巨额捐款不同的是,王老吉生产基地并非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捐助项目,生产基地将企业与灾区紧密的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或许灾区接到的并不是一摞摞的人民币,但却收获了强有力的“造血”机器,自此,当地多个产业及居民生活水平都将获得不同程度的良性助益。
壹基金负责人杨鹏曾表示,“灾后重建项目,有一个自然时间跨度,灾后重建项目,专业质量是排在第一位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邓国胜表示,中国企业应转变密集性捐赠方式,从传统的“输血”改为“造血”,讲究慈善效率。王老吉“造血”公益模式革新了传统的“输血”式公益,成为中国企业社会公益的一次重要进步。
“多赢”公益拉动灾后重建——中国企业社会公益第二大进步
王老吉雅安生产基地作为雅安震后首个签约的核心重大示范项目,及中国企业“输血+造血”公益模式的首个大型示范项目,其第一期产值将达15亿元,第二期建成后,预计总产值将达50亿元。
王老吉相关负责人表示,灾后重建需要充分发挥雅安的区域优势,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将其转化为经济动力。四川雅安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且雅安水域面积广阔,水质优良,自然资源优渥。王老吉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在充分的前期调研后,王老吉找到雅安与自身的深度契合点,利用自身在凉茶行业的优势,助力灾区重建的同时,也推动了当地资源的二次升值。
大型企业的入驻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王老吉雅安生产基地建成后,将成为雅安首屈一指的纳税大户,护航雅安经济发展;同时,雅安生产基地将促进雅安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软实力的提升,进而推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大型企业入驻西南同时也将带来大量的岗位需求,王老吉与四川高校联合建立人才就业基地后,西部人才流失现状将得到有效缓解,逐渐实现西部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大型工厂还将为灾区民众提供稳固经济来源,让灾区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可以说,王老吉雅安生产基地投产后,将带来区域经济、企业、民众乃至社会的“多赢”。
王老吉雅安生产基地项目折射出中国企业社会公益向多元利益的转型,而王老吉这种主动的公益摸索和创新,将推动中国的公益事业逐步向国际水平看齐,这也将是中国企业社会公益的第二大进步。
从“输血+造血”到地震科普——中国企业社会公益第三大进步
5月12日当天,王老吉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等多个平台面向全国征集5.12汶川地震相关图片、动人故事及地震、救援相关实物等资料,未来这些珍贵资料也将再现于地震科普博物馆。作为中国首个地震科普博物馆,该项目将在王老吉雅安生产基地开建,预计总投入将达5000万元。据悉,博物馆还将囊括雅安地震、唐山地震、玉树地震等多次大地震的相关资料和实物。多难兴邦,灾难面前,中国人显露出超强的凝聚力和高尚的民族精神,而地震实物及资料的收集,也正记录了灾难中闪光的民族精神。王老吉相关负责人表示,“民族精神是中国民族凝聚力的体现,也是中国人文明、大爱、责任的体现,我们需要留下精神的印记,以史明今。”
近年来,地质灾害频频发生,提升国人的自救意识和自救知识显得异常重要。王老吉建国内首个地震科普博物馆的初衷,正是希望为中国地震研究平添一个平台,让更多地震相关知识得以广泛传播,让更多人类同大自然做斗争的历史被铭刻。
地震科普博物馆还将介绍专业的地震研究知识及抗灾救灾知识,通过科普地震知识的形式,增加人们对地震的了解,提高人们的自救能力,以减少地震灾难事件的伤亡和损失。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曾表示,最近几年来各种地质灾害频发,对普通个人而言在灾害来临之时增强自救能力非常重要。建立地震科普博物馆正是授人以渔的一种方式。如果一个人参观了地震科普博物馆从而在灾难中实现自救,这也是一种公益和慈善事业。
社会公益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地震科普博物馆的建立,重新开辟了中国企业社会公益新的领域和方向。自此,中国企业在社会公益中,将并非仅仅扮演一个捐助者的角色,中国的企业公民可以发挥更为深远的作用。
从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灾后重建步步提速缩减的背后,是中国公益的成长成熟。目前两次强烈地震的余波都已散去。中国企业完成了从单纯的捐助者和观望者到一个“参与者”的转变,这归根结底是中国企业公益观念的改变。公益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生活,公益的直接对象是人民群众,中国还需要有更多的企业,踏踏实实的用公益的力量,托起新的希望。
相关财富 |
新闻头条 |
推荐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