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政府总理鲁斯诺克在中国投资论坛上发言
本报记者 曾颂 布拉格报道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信息,引来欧亚大陆彼端的关注。
“中国深化改革、加强开放的姿态给予我们更大的信心。”在位于布拉格的捷信集团总部,集团副总裁Tomas对记者说。
自2004年进入中国以来,捷信一直为中国消费者授信,助其购买家电、计算机、农用车等。据最新数据,今年年中集团共有俄罗斯客户2630万、中国450万、捷克本土320万……短短数年,中国就跃升为捷信集团第二大市场,今年新增贷款额预计接近80亿元。捷信高层表示,只要政策许可就会加大投资,甚至有意将欧洲直销银行引进中国。
中国市场后来居上
“我们在中国起步艰难,开始不知道该怎么回收贷款,销售量非常微小。”捷信集团副总裁Tomas对记者说,“但现在中国已经超越捷克本土,成为我们第二大市场。”
捷信主要通过“POS贷款”开展业务,模式是:消费者在合作商户购物,现场办理分期,由捷信提供融资支持。截至今年6月底,捷信中国客户为450万,2.3万个合作商户。
为与银行等机构错位发展,捷信选择了二三线甚至乡镇市场,为草根阶层提供信贷,激活农村经济。但是,消费信贷要求远程审核,审批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面对缺乏征信记录的客户及数量庞大的申请,如何保证风控质量?
捷信首席风险官Pavel告诉记者,其业务的核心是“风控后台化”,建立强大的IT系统,并雇佣大量数学人才进行建模和修正,实现计算机审批。如此,日处理量可达6万份,贷款通过率达到55%到80%。
内部数据显示,捷信中国2012年新增贷款43.88亿元,同比增长1.76倍;预计今年新增贷款可达78.17亿元。目前中国区的贷款不良率为4.5%,略低于行业平均值5%。
Tomas认为,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压低了消费占GDP的比重,但未来的经济增长一定要基于个人消费,业务潜力巨大。“1945年以后,西方高收入经济体有类似的发展历程。”
2009年银监会启动消费金融试点,指定北京、天津、上海、成都为试点城市。捷信集团取得了天津地区的牌照,得以用自有资金放贷;在天津以外则以担保公司形式展业。
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消费金融试点,将试点城市扩大到16个,为捷信取得更多牌照提供了可能。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