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当铺,不少人会想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大大的“当”字悬在门前,透过屋里昏暗的光线,隐约能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先生……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典当行,发现典当业已被越来越被市民接受,民间资本挤破脑袋要办典当行;同时,业内人士抱怨典当行业“外热内冷”,市场潜在风险不小。
典当成融资新渠道
在五一路大利嘉城经营电器批发的陈老板是典当行的“常客”。他告诉记者,年关结清货款后会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如果去银行办理小额贷款,不仅手续繁多耗时,而且经常被拒之门外,“这时候,典当解决了我燃眉之急”。
“对于急需资金、金额不大、贷款期短的企业和市民,通过典当融资有很大的优势。”据陈老板介绍,在大利嘉城和天丰电子城,不少资金不足和融资能力不强的个体户老板都和他一样,在急着用钱时会走进典当行。
福建省典当协会秘书长苏礼杰告诉记者,1988年,我市就诞生了第一家典当企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进当铺周转资金悄然成为中小企业主和市民快捷方便的融资“绿色通道”。据了解,房地产和汽车典当占了我市典当总额的7成以上,此类客户多为中小企业主。
相关财富 |
新闻头条 |
推荐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