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国际评级昨日一篇报告估计,中国银行业今年以来的人民币新增贷款已经突破监管层设定的全年限额7.5万亿元(合1.126万亿美元),另外未记入资产负债表的信贷超过了3万亿元。
中国的银行监管者一直在努力控制银行的表外贷款。今年8月,中国银监会发出通知,要求表外贷款超过限额的银行须于明年年底将贷款收回。
有多少贷款通过“其他渠道”发放尚不可知,因为没有谁负责这类数据的集中整理。惠誉说,它所说的3万亿元表外贷款属于粗略估计。
惠誉评级表示,去年银行发放的约1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中既包括9.6万亿元的正式贷款,也包括资产负债表外的非正式贷款。
报道称,非银行机构发放的贷款数量非常多,现在要想调整中国发放的总贷款数量可不再是给银行贷款配额并监督其是否有效执行那么简单了。
非正规或地下借贷对很多中国企业来说,历来就是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在信贷紧缩时期更是如此。不过更多全新的复杂金融机构现在开始填补了这一缺口,今年信托公司就是一个例子。据信托行业协会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信托公司向房地产市场累计发放了3,200亿元贷款。中国央行数据显示,对于已向房地产市场发放了1.72万亿元的正式银行贷款来说,这笔信托贷款的数量可谓规模巨大中国监管层11月初为了整肃表外贷款向信托机构下发了一则通知,提醒其防范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一些信托公司已经开始限制向房地产市场发放贷款。但根据信托行业咨询机构用益信托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银行表外的银信贷款总额为2.00526万亿元人民币,高于第二季度的1.92887万亿元人民币。10月份银信产品销售总额达到3852.2亿元人民币,与多数月份相比有所下降,但仍然非同小可。
另外,惠誉评级的报告还发现了一个大规模“漏出信贷”的方法,即银行利用一种回购协议从而避免在其资产负债表上记录已贴现票据。该票据属于一种贸易融资。
中国非正规经济体系所包含的总资产还是很有可能超过6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把这个数字和2010年官方放贷目标(7.5万亿元人民币)相加,显而易见,中国2009年的创纪录放贷热潮绝非“一次性现象”。
金融时报评论员金奇近日撰文认为不断膨胀的货币供应量所造成的压力,以及随着中国农村经济起飞必然产生的各种结构性影响因素,是中国通胀的主因。中国政府深知,无法在不损及经济增长的前提下,规范其庞大、未受监管的地下经济体系;而如果不从根源上解决货币供应问题,就无法成功平抑通胀。针对这种局面,中国政府可能会动用多种行政手段。它可能再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加强物价管制,强化阻止资金流入的壁垒,设法尽可能把地下金融体系纳入监管范畴。政府也可能会采取加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