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报讯(记者陈鹤叶松)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十一五”期间,福州经济发展年年提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5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7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为1999年以来的最高增长水平;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8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今年1月至10月,福州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实现生产总值2314.87亿元,比增14.5%,若考虑“五大战役”的加速作用,再按上半年15.8%的增长速度来测算,今年我市GDP有望突破3000亿元大关。
工业:
从一业独大到百花齐放
“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总体呈现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现有工业企业1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3000家,工业产值从初期的1860亿元,到今年有望达到4700亿元,年均增长20.4%。
2006至2009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4.7%,高于全市GDP年均增长率1.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40%左右,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凸出。近年来,我市工业企业数量迅速增多,规模和实力也大幅增强。至2009年,全市工业企业中产值20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即福建捷联电子公司,其液晶显示器产量全球第一;50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有东南汽车、华映显示科技、华冠光电等;10亿元以上企业57家,其中福耀集团汽车玻璃产量全国第一;1亿元以上企业602家,完成产值297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2.2%。
此外,我市的工业产业结构从原来电子行业“一业独大”的局面转变为由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三大支柱产业构成的“三足鼎立”局面。2009年机械制造行业完成产值67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8.6%;纺织服装行业完成产值62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7.3%;电子行业完成产值58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6.2%;电力能源行业完成产值31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8.7%;冶金行业完成产值30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8.5%。
截至2009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2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35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34%。全市共有陶瓷、塑胶、模具、水产品深加工、机电装备与自动化等23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覆盖我市支柱或重点产业的60%,已认定的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2家。星网锐捷、新大陆科技集团跻身全国“创新型企业”之列,福建上润等21家企业列入首批“福建省创新型企业”,福晶科技、福耀玻璃列入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福大自动化等4家企业入选2009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成绩都是在节能资源能源的情况下取得的,预计201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可下降到0.635吨标准煤/万元,可以全面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3%的目标任务。
共3页
1 2 3 下一页